仙游郊尾湖宅村,是个山清水秀的好村落:魁斗山绿树成荫,沟渠下涓涓细流,沧桑遒劲的古榕树,掩映在田间阡陌树林中的村舍。还有滴水洞、钟鼓楼、蓬莱石、古战场……令人目不暇接,这里有陆秀夫的抗元故事,给当地留下许多文物遗迹和美丽传说;有御史江春霖题写的“魁山寺”的墨宝,而更名闻遐迩的是这里出了个仙游末名的进士爷刘章天,他是清代著名良臣诗人、书法大家,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于一身。其事迹为世人广为传颂,影响甚远。 刘章天出生在一穷秀才家里,父亲刘心宗,系仙邑庠生,一生乐善好义,乡里阮氏有一祖墓落座魁斗山,平日刘阮两姓甚有积怨,某年清明前夕,刘姓有年少者到坟地肆意泼粪,心宗恐生事端或引发两族械斗,连夜着人挑水冲洗干净,翌日,阮族人看到墓室洗刷一新,以为是刘家人做的好事,两姓间绷紧的脸自那以后也日渐和解。是年,心宗家父突然驾鹤西去,他请人看风水,地理先生朦胧中就在古店坝头寻到了一处“童子读书”穴,得来全不费功夫。据传,每当夜深人静之时,穴里就会传出孩童朗朗读书的声音,直到刘章天中进士时止,此是后话。知县潘渭春闻说后孤身来访,高兴之余,亲为其父撰写墓名志。于是,相传便披上了传奇的色彩。乡里人都说,这是天赐风水宝地,是章天父厚德修来的福份。 刘章天(1823-1879)自幼读书、才识过人,尤为善对,人称“神童”。他五岁时,一夜将寝,其父随吟:“携儿入室”。嘱对,章天即答云:“随父登朝”。其师祖父杨九舍闻之,弗信小童能瞬间巧对,且怀有冲天之志,贮饼邀章天到拜月亭面试,以“沛公三尺剑”求对,章天不加思索,对以“周武一戎衣”,对仗工整,天才敏锐由此可见一斑。 章天日渐长大了,城内宦官之家江安澜有一女正值妙龄,曾托宗师当月老,宗师力荐章天是个品学兼优之人,日后必登皇榜。江遂纳其言,聘礼分文不收,与刘家结为亲家。江夫人大家闺秀,知书识礼,她出嫁时,章天未出仕,家境寒酸,刘家人是把她当掌上明珠看待的,每次用餐都用笊篱先捞饭一碗让她吃,全家人吃的是地瓜稀粥,江氏发现后,跪求在翁婆面前说:既然是一家人,我们就要同甘共苦,我不能例外。有天,她看到家里来了几批次的陌生人,私下打听了下,原来是自己结婚时落下了一些欠款,人家上门来催讨,江夫人二话不说,即拿出自己的嫁妆去典当还债、补贴家用。乡里人都夸她:刘家娶了个贤惠能干的好媳妇。 也许是时运不济,刘章天的仕途并不一帆风顺。他十六岁中秀才,挨过了“半头龟(人是五十岁做寿,龟为做寿标志,半头龟即二十五岁)”时,却未考上举人,父亲甚为章天的前程操心,遂来到九鲤湖仙公祠乞梦。梦见一老翁牵着双羊姗姗而来,心宗趋前跪求老翁指点章天功名,但见老翁慢条斯理说道:“孺子功名,未之有也”。心宗回家后心灰意冷,“未之有”明摆着就是“没有”的意思,哪知仙公谶语里多是暗藏玄机的,未与羊字的象形相似,末字即羊字也,且老翁手牵二羊,隐含逢羊年便会大喜临门。后来,刘章天果然在羊年(1859)中举,在1871年中了进士。二羊年科场得意且与牵二羊有互通暗合之意。 据传,殿试时,两主考官很赏识刘章天的文章,把他列为三甲之内(第二名),拟选为庶吉士,呈送皇帝阅览时,同治帝也很赞赏他文章里的见解和观点,只是对他的名字有疑虑,古代人是很讲究忌讳的,何况是皇帝。他虽贵有四海,还得谦称天之子,而刘既名天又冠个章字,是何居心?本想一笔把他勾掉算了,但仔细一想,名字是父母起的与他无关,且刘试卷里文笔生华、精准到位,其为国为民的陈述与自己的主张相吻合,实不忍心加以棒杀。于是,珠笔一挥,改章天为璋寿,拿掉“天”字,还说刘已近知天命之年,龄长不宜入翰林院,可直接授现职,故在章字前特加了个“王”字,而添加的这个寿字是期望他官运亨通、健康长寿。并直接钦点礼部精膳司兼仪制司主事,加郎中衔(四品),诰授中宪大夫,这在当时乃是额外加封官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