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钱四娘筑木兰陂传奇
【发布日期:2017-08-10】 【来源:】 【阅读:次】【作者:曾广柱】
清清溪水木兰陂,千载流传颂美诗。
  公而忘私谁创始,至今人道是钱妃。
  录郭沫若诗句为题记钱四娘筑木兰陂从古及今在莆田民间广为流传,妇孺皆知。
  相传,北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钱四娘出生于长乐一个官宦之家,从小英慧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能诗善赋,父亲爱为掌上明珠。她在家中排行第四,因此称为四娘。其父曾在广东省任地方官,她童年随父到广东求学,接触人民,深知民间疾苦。后来其父因病退出官场,告老还乡,举家迁回长乐。他们沿途游览,观赏风景。途经莆田木兰溪畔,看一泓碧水明净如镜,两岸树木葱茏,青翠欲滴,倒映水中,如诗如画。如此迷人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放眼望去,忽见田野禾苗半枯焦,呈现荒芜景象,令人不解其故。询问当地乡民,方知是木兰溪为害之故。
  木兰溪发源于戴云山脉,汇德化、永春、仙游三县三百六十条溪涧之水,流经莆田三江口入海。兴化平原的南洋溪水、海水,盐淡不分,农田得不到灌溉,多雨多涝,少雨易旱,农民苦不堪言。因此,很多农民弃农经商,致使农田荒芜。钱四娘父女听后甚感同情。
  回到长乐后,钱四娘时时想起木兰溪两岸人民的苦难情景,心中立下宏愿,定要把木兰溪水锁住,使其变害为利,灌溉农田,造福人民。要修建这一宏大的工程,单凭一己之力是很难实现的,于是,钱四娘开茶馆做义卖,向公众募捐,她抬出十个大的空酒缸排在柜台上,她说:待这十个酒缸装满银两,就运往莆田修筑木兰陂。当时,有识之士看到钱四娘一个年轻女子有如此宏愿,大家也都慷慨解囊,踊跃捐资,帮她早日实现其梦想。
  北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钱四娘携带十个酒缸白银(约十万两),离家来莆,发起筑陂壮举。很快得到木兰溪两岸乡民的大力支持,他们就在木兰溪中游将军崖前选址开工。当时乡民们纷纷主动踊跃参加,挑土的挑土,抬石的抬石,垒基筑坝,干得热火朝天,整个工地都沸腾起来。
  当时,因民工众多,发放工钱好费时,钱四娘就想个办法:把民工的工钱统一放篓筐内,每人每天十八文铜币,由民工到篓筐内自动提取。她相信民工们会自觉的,不会伸手多取。施行多天,民工虽多,自动提取,不出差错。
  但是,常言道:有洁净的溪沙,也有杂质。在众多的民工中,难免有个别私心杂念的人混在其中。有一天,有个民工因家庭生活困难,又加上母亲生病,他想多拿一些工钱,回去给母亲看病。于是,他趁人不注意时,就用双手从篓筐中捧一大把装进口袋,收工时偷偷地带回家去。俗语说:鸭蛋再密也有缝。这个民工的举止早已被他邻居的民工发现,回去告诉他的母亲。这个民工回家时,他母亲狠狠地训示一番,要他把多拿的工钱送回工地。这个民工把口袋的钱倒出来数一数,不多不少,正好是十八文。他母亲不信,要他再数一遍结果毫厘不差。第二天,这个抓也十八捧也十八的新闻,在工地传得沸沸扬扬,人人皆知。它是告诫人们:不要贪心,别存私欲,该得多少就是多少,冥冥自有主宰。因此,“抓也十八,捧也十八”,这一典故就是从此而来,至今在我们莆田传颂不衰。
  冬天到了。因民工人数众多,每天要烧几十锅热水供大家洗手洗脚,费时又费木材。钱四娘想能有个天然的热水池就好。有一天,有一只蝴蝶在她面前飞来飞去,她感到奇怪,蝴蝶飞舞应在春暖花开之时,而现在正是寒冬腊月哪来的蝴蝶呢?为了探个究竟,她就跟着蝴蝶飞去的方向追去,来到温泉口地方,蝴蝶不飞了,停在路边的草丛上。钱四娘走过去轻轻拨开青草一看,发现草丛中有个小小的水池,池中的水面上冒着烟,她探手一试,这水果然是热的。她高兴极了,叫几个民工过来把那个热水池刨开,一大一小挖了两个。大的供民工们洗脚,小的供民工们洗手洗脸用。这两个温泉水池至今犹存。我们如今到陂头洗汤的温泉就是当年钱四娘发现开凿的。
  人多力量大,民工们日夜苦战,木兰陂终于建成。天有不测风云,人们正在喜庆之时,暴雨来临,溪洪突然暴涨,上游洪涛汹涌澎湃,直冲陂首而来,因将军崖地高水急,刚建成的木兰陂难以抵御洪涛,被滚滚的溪洪冲毁。钱四娘眼看民众用血汗筑成的木兰陂毁于一旦,现已无力修建,愤而投水以身殒陂。
  钱四娘筑木兰陂献出年轻的生命,她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在莆田人民心中永存,千古传颂。正如老诗人郭沫若的诗云:“清清溪水木兰溪,千古流传颂美诗,公而忘私谁创始,至今人道是钱妃。”
  钱四娘筑木兰陂虽未成功,陂毁身亡,但功不可没。不久,她的同县人林从世又带金来莆,继续筑陂,也因选址不当,未能成功。第三次,在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6),王安石推行《农田水利法》,侯官人李宏携钱七万缗来莆筑陂,得到高僧冯智日和尚的协助,吸取钱、林二次筑陂失败的教训陂址选择在钱、林二遗址之间,地宽水缓。施工八年,终于在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建成,使莆田南北二洋十多万亩农田得以灌溉。
  木兰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水利工程,人称莆田的都江堰,而且是一处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木兰春涨”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