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仙游养济院的变迁
【发布日期:2017-08-03】 【来源:】 【阅读:次】【作者:游心华】
上了年纪的仙游人也许还记得灵陂麻风院这个地方,路过或见过麻风病人是啥样子。
  麻风(俗称“孤癞”)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之一,至今有2000多年的流行史,长期被人们视为“不治之症”,公众对麻风的强烈恐惧和歧视,使这一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一直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据建瓯、南平、莆田、福州、福安等二十余府县志的记载,麻风病曾在福建省内广泛流行蔓延,自北宋(1070年)以来,元、明、清和民国均设有养济院、孤癞院、存恤院,孤老院,收容麻风病人。
  仙游县麻风病防治院,原名叫做“养济院”,旧址在城东北隅,明洪武十二年(1379)知县顾思敬建,宣德九年知县王彝重建,万历间始迁灵陂山,明廷恩给孤癞以口粮(详见乾隆年间《仙游县志·赋役志》)。院址设在折桂里灵陂(今榜头镇泉山村与鲤城街道宝峰村交界处)。八十年代初,迁建县城东门,但病房仍留在灵陂。
  仙游县地处东南沿海,曾是麻风病中流行区。境内原有两所麻风病医院,一是枫亭塔兜麻风院,一是榜头灵陂麻风院(又称院里麻风院)。枫亭麻风院因经济来源不济于四十年代中叶迁并灵陂麻风院。1906年,英国圣公会积极向国际伦敦麻风协会联系,并取得支持,决心扶持麻风院。国际麻风协会遂通过仙游圣公会分批拨给部分药品及日常救济物资。圣公会南门堂牧师每个礼拜日下午带领信徒到麻风院向病患者传播福音,同时分发国际麻风协会救助的药品及其他日用品,并在麻风院旁修建一座教堂,藉以便利病人听受福音。当时,国民党政府及仙游救济院院长黄裳元也曾关怀和拨款支持麻风病防治事业。1949年仙游解放,县民政局从教会手中接管麻风院,1950年第一任院长为吴真光医生,紧接着1952年开始扩建麻风病房及医疗室,培养和造就医务人员,主要医师有章敏达、傅素淑、严绍绸等。1960年麻风院在邻近的宝峰村择地增建门诊部及医生公寓各一座,并通过广泛调查摸底,至1958年又发现现症病人244例,年患病率为5.6/10万,到2002年底年患病率为0.7/10万,下降幅度达98%。流行面积分布:1958年有现症病人的村122个,占全县村数的38.4%,至2002年,现症麻风病人村7个,下降幅度达94.3%。仙游县的麻风早期发现率逐年提高,尤其是少年儿童发病比例逐年减少,1978年以后未发现14周岁以下儿童病例。治愈率与复发率,至2002年累计病人616例,经治疗治愈547例,治愈率88.8%,复发13例,总复发率为2.1名,复发病人全部再治愈。由于防治措施有力,仙游县麻风流行面积大幅度缩小,传染机会大大减少,麻风病的病期和畸残率大幅度下降,表明了防治效果的显着。
  仙游麻风院在灵陂山存续了约444年,2010年因城镇化建设征地需要,病房迁移到九龙岩水库下游蜚山村里,当时还有6例现症患者。到了2017年上半年,除了自然死亡外现尚存最后2例,其中年长的85岁,叫柯洪仔,祖籍枫亭,1952年住进这座医院,如今整整65年。另一例患者是个哑巴,林姓,祖籍鲤南镇象坂村,因为语言障碍,无法与他交谈。当我来到这里的时候,看到他们住在三楼,每人均有一间住室,吃住都在里面,水电齐全,政府每月定期发放生活补助,可谓衣食无忧。虽然他们不幸患了麻风病,但总算遇到了好社会,让他们有饭可吃,有病可医,晚年生活有靠。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