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说,江浙大水,诏陈阙失。茂良疏曰:“水至阴也,其占为女宠,为嬖佞,为小人专制。崇观政和,小人道长,内则憸腐窃弄,外则奸回充斥。于是京城大水,以至金人犯阙。今进退一人,施行一事,命由中出,人心哗然,指为此 。臣愿先去腹心之疾,然后政事阙失可次第言矣。”内侍梁珂、曾觌、龙大渊皆用事,故茂良及之。 迁右正言。(《龚茂良传》)江浙大水 ,龚茂良做了一篇文章,引经据典,谈到了李纲故事。《宋史》说,李纲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宣和元年(1119),京师大水,纲上疏言阴气太盛,当以盗贼外患为忧。朝廷恶其言,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李纲传》)李纲疏言阴气太盛,当以盗贼外患为忧。这是他的感觉,说出来让大家注意,提高警惕,是很必要的。那时,朝廷怎么会恶其言?次年,蔡京被罢官。蔡京是久经考验的政治家,他怎么突然成为众矢之的?这说明“宣和”不和,有人在煽阴风,点鬼火,浑水摸鱼!到了后来,甚至于连宋徽宗也自身难保,逼他“禅让”,终于酿成了靖康之难,金兵一度攻占了东京。所以,江浙大水,宋孝宗请大家议论国家大事,龚茂良总结了宋徽宗时的历史教训,矛头直指宋孝宗身旁的人,打响了把国家机关不可靠人清理出去的第一炮。 宋徽宗和蔡京组合,李纲是后起之秀。蔡京出任宋朝宰相时,李纲仅仅是个刚刚入学的小学生。后来他成长了,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富有政治敏感性、敢于斗争的一代新人。这是宋徽宗和蔡京组合崇宁新政硕果之一。宋朝中期改革95年,宋徽宗在位25年经济发展成就最为显着,东京成为了12世纪世界上最为繁荣的城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为之证明。 与此同时,东京保卫战是中国甚至世界历史上一次可歌可泣的保卫首都的大会战,展示了12世纪初期中国中原地区君民鱼水情的精神风貌,历史意义十分重大。金军进入黄河流域时,北方义军从天降。那里人民拿起武器,保家卫国。他们组成义军,给金军以沉重打击。东京陷落后,王彦率部下7000人渡过黄河,在太行山一带大败金军。他的部下在脸上刺了“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从此,他们以“八字军”闻名天下。不久,太行山一带的义军发展到10多万人,都听王彦的指挥。各地义军的斗争打击了金军的士气,削弱了金军的力量,逼得他们不得不撤出东京。老将宗泽整理开封防务时,各路义军近百万人云集开封周围,十分壮观。所以,宋朝不会灭亡的命运就这样注定了!虽然,宋徽宗后期犯了错误,上了“宋金灭辽分土阴谋”的当,还罢了蔡京的官,但是,他和蔡京的组合却赢得了全国人民,特别是中原地区人民的肯定,宋徽宗热爱人民,人民热爱宋徽宗;宋徽宗被困东京城,北方义军前往抢救,让宋朝经过靖康之难考验之后,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据郑秋鉴、吴松江《蔡京史事年表》说:“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蔡京死后42年,蔡京骸骨由潭州(长沙)迁葬仙游连江里(枫亭)埔缝村。”这显然是宋孝宗办的好事,否则,谁敢出这个主意?究其原因,是因为龚茂良的进言,实际上是高度评价了宋徽宗和蔡京的艰难创业史,蔡京还被乱臣贼子打成“六恶之首”,死于他乡。宋孝宗这样做,是为蔡京公开平反昭雪,肯定他的丰功伟绩,让普天之下人都来学习蔡京忠君爱民精神,把国家建设好。这是迁葬的重大历史意义。 在这里值得指出,在《宋史》里,《李纲传》两卷,16000多字,集中介绍了李纲历史,蔡京历史却是分散各处,例如恤民政策,则在食货志里,他事情做得多,分散了,就不好研究。龚茂良也是这样,不是集中,而是分散。那样做似乎也有他们的道理。所以,要学习和研究宋史,就要做集中的工作,把分散的都统统集中了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