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光从13岁入闽,到55岁去世,任漳州刺史26年,在开发建设漳州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在其统治的后期,漳州地区“北抵泉、建,南逾潮、广,东接岛屿,西抵虔、抚,方数千里”,不但“无烽火之警,号称乐土”;而且改变了“荒榛如是,几疑非人所居”的荒凉面貌,出现了“花卉三冬绿,嘉禾两度新”的繁荣景象。陈元光死后,唐睿宗诏赠豹韬卫镇军大将军,赐谥忠毅、文忠。百姓画像祀之,尊其为“开漳圣王”。以后其子孙陈珦、陈酆、陈谟都先后担任漳州剌史。 陈元光父子五代相继开漳,历时百余年,使闽南“北距泉兴,南逾潮惠,北托汀赣,东接海岛,方圆数千里无烽烟之壮举,号称一片乐土”。 陈元光牺牲后,闽南各州县都建“将军庙”。北宋宣和间赐匾为“威惠庙”。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追封为“灵着王”。明万历七年(1579年)加封“威惠开漳陈圣王”。到清乾隆四年(1739年)封祀典“开漳圣王”。 据南宋宝佑三年(1254年)《仙溪志》记载:“威惠灵着王庙二,在枫亭市之南,北。”清道光《枫亭志》载:“元光随父戍闽,家枫亭,及创漳州,遂刺漳事,又死事於漳,故漳人为之立庙,称开漳大将军,庙号‘威惠’,漳诸县多有之。而枫亭陈庐园,亦立‘威惠灵着王庙’南北二座,子孙世祀,乡人奉以为神。” 陈政、陈元光暨陈洪进的“陈庐园家族”是一支荣耀的家族。入闽始祖陈政缔造的“陈庐国家族”,或迁於漳,或留居故里,其裔孙一脉相承,根深枝繁叶茂,遂成泱泱之望族,裔孙遍布闽、粤、琼、台及东南亚各地。 明末清初,清政府在福建东南沿海实施迁界,枫亭陈庐园的“威惠灵着王庙”因在界外被废,复界后原址建东岳行宫,威惠灵着王遂与东岳帝并祀。 陈政枫亭陈卢园后裔第八代,部分人从陈庐园移居枫亭后揽,第十一代出了陈洪进。残唐五代时,陈洪进领兵割据一方,在闽南的泉、漳二州名声显赫,威镇闽南。至宋初,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中原,陈洪进审时度势,毅然脱离南唐,向大宋上表称臣,封南郡王,位至公卿,禄以王爵,四弟俱为一方诸侯,兄弟五侯,时称“五侯陈”,定居地遂命名为“侯揽村”,意为总揽诸侯的意思……三朝将相勋臣第,九世和同义士家。岁月的浮尘并没有淹没陈政和他的后裔们扫平动乱、加速国家统一、推动社会发展的丰功伟绩,他们将永远活在千古流芳的青史里,活在后世子孙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