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济川放异彩
【发布日期:2017-11-30】 【来源:】 【阅读:次】【作者:郑志忠】
笔架山,云雾缭绕;济水溪,川流不息;金钟水库,碧波荡漾。原生野性的山水,环绕着古村落,两千多年的厚重历史,一座座古韵犹存的民居,这就是仙游县石苍乡济川村,在我俯瞰的一个瞬间,仿佛凝固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当你踏进这个古村落,在众多文物古迹与风景名胜簇拥下,莆田市唯一的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如今熠熠生辉。
看田园,重拾陶渊明诗中的生活
济川,原名漈坑,古曰沶水,又名济水,一个仅从名字听来就感觉很自然的地方。这里地处仙游、永泰交界,有旖旎的原始风光,有返璞归真的宁静自然,有迷人向往的田园景观。 行驰在静寂的山路,不知名的鸟儿,从车前飞过,途中偶遇几个过路的山民,或骑着摩托突突而过,或挑着木柴缓缓走着,或牵着牛儿悠然漫步。风光秀丽的万山丛中,一路闻着浓浓的田园气息,脑海里油然而生“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场景。陶渊明诗中的生活方式,在济川终于可以再次捡拾和重新诠释。 村口有一棵千年奇树“樟抱榕”,如今已是国家级重点文物,被编入《中国旅游奇观》。整个“樟抱榕”高28米左右,胸围18米以上。其中,樟树植于唐宋之际,历经千年,树下的人换了一代又一代,此树仍是郁郁苍苍,生机勃发。由于济川村海拔较高,榕树生长较为缓慢,否则,百龄榕树可能反客为主,呈现“榕抱樟”奇观了。 眼下,济川村利用菌香种植园、数千亩天然林,包括冰川时期古植物桫椤、珍稀植物红豆杉、珍奇动物,规划建设自然田园生态区。据村党支部书记林仁知介绍,“因资金缺口,现在只能开展一些前期工作,引进种植万亩樱花,同时发动本村剩余劳动力种植油菜,可谓一举两得。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增添了一处风景。” 因地就势,因势造景。按照“师法自然”的理念,济川村引进的樱花培育基地已然成片,他们利用周边山林资源规划了万亩樱花园林景观带。随着田园景观建设的持续推进,“慢牵欲傍樱桃泊,借问谁家花最红”的浪漫场景将在这里上演。山乐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进爵向我描绘了当时回乡种樱花的情景,如今不知不觉间一年过去了,济川呈现出“来春千万朵”的美景。 随着樱花和油菜花不断铺展开来,济川人劲头正足,有序推进田园资源整合,规划建设集旅游观光、农业生产、休闲养生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基地,以期使田园景观与济川古老民居串珠成链,让游客尽情寻古访幽,流连体验陶潜诗中的农耕生活。
看山水,高峡平湖成为莆仙水缸
“信步村顶龙头寨,方知济川风景美。”爬上龙头寨,遥遥可见笔架山,一个很诗意的名字,高耸云端,乃济川第一奇峰。此山有三峰,中为莲花高峰,两侧为低峰,远眺酷似一巨型笔架,故得名。 据考证,莲花峰屏山寨是莆仙人最早聚居的地方。春秋战国时期,战火频仍,平原地带的人们无法安居,因此躲避到莲花峰山顶,开山种田。后来,宋朝时官府在此地设兴化县,治兴泰里。从此,原兴泰居民散居莆仙两县,才始称“兴化”。 笔架山下,一条名叫粗溪的溪流从西向东奔流而去,群山倒映,层林尽染,如诗如画,游人皆道奇哉。贯村而过的济水,汩汩有声。水中有两块巨石从容相依,不知经过多少年,它们慢慢地用一种最经典的姿态表现情缘,靠近,靠近,终于相依相偎在一起了。 在济川村尾,禹门三级浪是一处气势磅礴的多级瀑布岩。济水经青龙桥下流至此,跌下层岩,反复奔涌,层层叠叠的奔腾而来,故有“三级浪”或“十八浪”之称。时值旺水季节,巨幅水帘漫出堤坝,奔泻而下,声闻数里。人在下方仰观,但见水自半空而出,化作碎玉流珠,如烟如雾,飘散开来。站在上林亭里,可以看到许多被瀑布蚀出的凹陷,像踩出的一个个脚印,尤为神奇。 村东北高峡出平湖,被誉为莆仙的“第二水缸”,解决了莆仙东南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是莆田市建设港口和旅游城市的理想供水水源地。水库大坝位于大樟溪支流粗溪中游,就是济川村金钟自然村溪段上,坝址上游控制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坝高97.5米,拦蓄着粗溪上游年来水量20.18亿立方米的水源。 库区群山环绕,山势耸拔雄伟,奇峰异石多姿。济川人为这个高峡平湖起了个很诗意的名字“金钟湖”。村里正在凭借金钟湖,酝酿开辟水上旅游项目,将为济川山水增添生机和活力。 金钟水库所在的粗溪,是莆仙主要温泉带之一。目前,相关部门已在此开钻五处,发现两处百米深在全省都罕见的温泉,水温达85度,自流时日出水量430多吨,加压下可达1000吨。最近,相关部门还着手对两处温泉进行引流到金钟水库导流洞出口,位于济川村长山腰一带的济川桥附近,共铺设RTP管2.3公里,导流后的温泉水温在78℃-80℃。 济川利用金钟水库所在的粗溪温泉资源,规划投资开发建设温泉宾馆、温泉休闲疗养中心、游泳池、水上乐园等休闲娱乐项目。在福州工作的林先生高兴地说:“届时,通过沈海复线高速,从福州到济川往返不到2个小时,下班后开车到济川泡温泉,回福州过夜生活还显得早。”
看人文,千年文脉相承人才辈出
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汉代古村落,山间分布着宋代天堂宫、古桥、古井和云顶岩、状元亭以及郑氏书堂遗址、于茂故居等众多人文景观,散发着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 看济川的人文,你还得去一趟云顶岩。史载,南宋吏部尚书及参知政事郑侨少年时在此读书,后北上临安应试,考中状元。状元亭是为纪念郑侨而建的,现存一雕刻着郑侨骑马出行的石刻。而云顶岩前的郑氏书堂遗址,仿佛诉说着南湖三兄弟之一的郑淑在此收徒讲学、广育人才的故事。这是济川耕读文化的肇端。明代状元柯潜对云顶岩情有独钟,曾屡游云顶岩寺,并留有《云顶岩记》,记事石碑还在。 济川青松自然村有一座明代户部官员林于茂的故居,是济川古民居群建筑特色的代表。该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上下厅及十三间房等组成,建筑精美,距今已有470多年,依然完好,古朴大气。高高的门槛后面,清凉的居室幽暗又神秘,匾额成了炫耀门第的冠冕,楹联成了感召族人的旗幡。 儒释道在这里交融,千年文脉在这里传承,耕读传统在这里发挥到极致,使得济川科第文化长远兴盛。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村里举人林迪登状元毕渐榜第四名进士,初任福州左司理,再任龙溪知县,复转运使,授朝散大夫,着诗文百卷,为官清正。史学家郑樵赞林迪“耆老硕德”,由此林迪被誉为最具君子之风的兴化历史名人,他那爱民为民之风、清正廉明之风,已然浸润在一代代济川人的血脉中。如今的济川人大多为他的裔孙。 “济坑卿监无人识,云顶峰前出状元。”正是这一块风水宝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才子佳人。时至今日,这里读书依旧蔚然成风,一个小小山村走出了300多位专家学者,2位博士后,5位博士,22位硕士。20世纪80年代初,村里连续三年3位读书人考入清华大学,一时传为佳话。伴随着良好家风的传承,村民林进爵一家子,自儿子林进挺1985年考上清华大学,时隔26年,他的孙子林昊也考上清华大学,在家乡成为美谈。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年,石苍乡纪委依托济川丰富的人文资源,深入挖掘济川家规的文化资源和廉洁思想,以良好的家风涵养廉政文化,警示党员干部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助推全乡廉政文化建设。 济川6万平方米的明清山楼式民居与当地的生态田园山水风光,氤氲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2008年1月,济川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3月,济川被国家住建部、文物局公布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为莆田市首个获此殊荣的乡村。
|
- 世界莆田青年联谊会昨正式成立
- 四海同聚话乡音 携手同行共圆梦
- 第九届福建艺术节·第二十九届全省戏剧会演 莆仙戏《陈文龙》明晚上演
- 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