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的徐霞客——林登名(上)
【发布日期:2017-12-07】 【来源:】 【阅读:次】【作者:阮其山】
当今, 旅游已成为百姓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明代着名的旅游家徐霞客的名字与事迹,可谓家喻户晓。徐霞客是中国明代着名的旅游家。他自二十二岁开始出门旅游,三十多年间,东渡普陀,北历燕冀,南涉闽越,西南远抵云贵边陲。其足迹于当时十四省区,即现今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十九个省市等地区。五十五岁万里西游途中,因身患重病,自云南折回,翌年逝世。他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的旅游考察事业,被称为“千古奇人”。更为可贵的是,他以日记文体,忠实详尽记述了行履所至,观察所得,以《徐霞客游记》一书传世,被誉为“千古奇书”。 历史常有惊人相似之处。差不多与徐霞客同一时期,在莆田大地上,亦出现一个痴情于旅行考察的儒士,其生平经历,志趣事业,同徐霞客颇为相似,堪称“莆田的徐霞客”。他就是明代莆田县人林登名。
林登名与徐霞客同是明万历间人,有类似的家庭背景与人生经历。
对林登名其人其事,莆郡旧志未尝立传,故所知甚少。新编《莆田市名人志》曰:林登名,生卒年不详,字方策,号季榕。莆田城关人。林兆珂次子。明代隐士,邑增生。读书于渔沧溪屋中,嗜古胜游。卒年72岁。尝倡建渔沧桥,捐租创祀德祠。着有《莆舆纪胜》九卷,附录一卷。其子林齐圣,有山水癖,尝畅游广东、四川、浙江等地。 考登名所着《莆舆纪胜》,有若干处带有年份的游踪记述,如丙申岁(万历二十四年,1596)游囊山,甲寅年(万历四十二年,1614)游城山、圆智庵、嵩山、长基岭、石所山,壬子(万历四十年,1612)冬游濑溪等。该书黄起龙、林齐圣撰序落款,均署“万历戊午”(万历四十六年,1618)。黄序又谓“想古人‘忙者难为注籍、供职’一语,或暗指此老前面半截也。”且已知其年寿72岁。由此推断,林登名当是明嘉靖、万历间人。如此则至少有三十多年时间,与徐霞客同处于万历之时,但早于徐霞客若干年。因此可以说,他与徐霞客差不多是同时代人。林登名同徐霞客有着类似的家庭背景与人生经历,尤其是对山川地理、旅游探奇情有独钟。徐霞客远祖为宋开封尹,宋亡后,子孙誓不仕元。曾祖父为明朝官吏,父亲却隐迹田园。具有重名节操守的家族之风。徐霞客自幼好读书,博览古今史籍及舆地志山海图经,欲问奇于名山大川。青年时亦尝曾顺应时俗,以科举求功名。落第后,摆脱科名枷锁,放志游历名山大川。一生足迹遍及大半中国,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林登名亦出身仕宦名门,家族文风鼎盛。曾祖林富,弘治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制两广。父林兆珂,万历进士,历官蒙城知县、刑部主事、大司寇(刑部尚书)、安庆太守等。后家居二十载,键户读书,丹青不辍。平生笃于友谊,一时文士多归之。着述颇丰。上文提及,徐霞客在摆脱功名观念后,专心致志于旅游考察事业。笔者尚未见到有关林登名科举出仕的记载,《名人志》谓之“隐士”。但从其家族的轨迹看,文风鼎盛,人材辈出,历代均有科举出仕的传统,林登名很难是脱身于科场之人。据其表兄黄起龙序所云,“想古人‘忙者难为注籍供职’一语,或暗指此老前面半截也。”《莆舆纪胜》亦自谓“予尝历齐、鲁、宋、卫、吴、越之墟”。可以推测,林登名其前半生,同古人一样忙于注籍、供职之事。之后才归隐渔沧溪,读书于屋中,暇则任兴出游,无远不到。从《莆舆纪胜》记述的行踪看,其出行时间亦多是万历后期,同其生涯的轨迹是吻合的。林登名人生这一转变,同徐霞客颇有相似之处。 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谓,徐霞客为人,追念祖先,诚敬更笃,见义必先,办祭田,倡族人享祀。出资修葺桥梁。林登名亦尝倡建渔沧桥,捐租创祀德祠,热心公益事业。这并非巧合,而是中国古代士族的一种传统门风。
林登名同徐霞客一样,热心旅游考察事业。
《徐霞客传略》云:“生而好游,欲尽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游遍京省,阅尽天下佳山水。”钱谦益《徐霞客传》云:“年三十,每岁三时出游,有再三至。与人论山经,辩水脉,搜讨形胜。行游数百里,就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与友人剧谈四游四极,九州九府,经纬分合,历历如指掌。”林登名同徐霞客一样,热心旅游考察事业。其表兄黄起龙曰:“季子慨然有司马子长窥九疑、浮湘沅之志。”从子林齐圣谓:“读书于渔沧溪,饮食起居,与山为接,暇则走深丛,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有得而归,随纪其胜,兴之所至,足能供之,足之所至,笔与舌又能传之。”可知林登名同徐霞客一样,是个钟情旅游考察事业,不畏艰险,探奇览胜的有志之士。徐霞客遨游的是中国大地,林登名则几乎遍游了吾莆山川名胜。 徐霞客旅游考察,历经了大半个中国;林登名的足迹,则几乎遍布于莆仙主要的名山秀水。他登山攀岭,涉溪观海,探奇览胜,无远不到,是一个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旅游探险家。 林登名是个健游者。据《 莆舆纪胜》,林登名先后游观了莆城近郊的乌石山、天马山、凤凰山、石室岩、弥陀岩、州峰(太平山)、梅峰,和小西湖、智泉、钟潭等名胜,以及延寿溪徐潭、白水塘(白塘)、木兰溪、东华江等舟游之胜。 还游览了莆城北境的近山囊山、福平山、紫霄岩、九华山;西北境的远山越王峰、瑞云峰、永兴岩;沿海的城山、壶公山、双髻山、嵩山、大蚶山、紫霄洞以及小屿等。又特赴仙游游览了九鲤湖、麦斜岩、蔡溪岩、石所山、九座山、大飞山等名胜。他登山攀岭,涉溪观海,探奇览胜,真可谓健游不倦,无远不至。大凡莆仙的主要名山秀水,多多少少都留下了他的足印。 万历四十二年(1614)八月,林登名登莆田常太长基最顶时,见麦斜岩上一峰耸起,作大莲花状,按古《图经》考之,知是石所山之云居岩。十日后,悬轻车八十里,由牛岭进至麦斜岩夜宿,晨起而登。石所山在何岩东,居群峰之上,高拔耸起数千仞而出之。林登名眺览其奇,“始而望,望而至,至而游焉。”始信艾轩先生所言“天下佳山水,未有如鲤湖石所者也。”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欣欣然“自谓得之矣。(卷四《始游石所山记》)林登名不但慕名寻游了所知道的名山,而且还有新的发现。如探游弥陀岩之胜时,发现羊狮山一境(距莆城二十里,智泉瀑布的发源地之一),世上尚无人知道它,登名游而得之,成为第一个游览者。(卷八《近郭纪胜》)有些名山,他还不止游过一次。莆田城山已游过两次,又与山僧订期,待梅垅盛开之时,再来游观。
|
荔林水乡 夜绽华光
毕业启航 共赴新程 湄职院举行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
荔城区北高镇 深入基层听民声 办好实事暖民心
古韵新声颂党恩 我市举行“迎七一”文化惠民专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