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籍朱熹门人考(1)
【发布日期:2018-01-11】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祖泉】
朱熹(1130—1200年)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他历经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仕于外者仅9年,立于朝者46日,一生有60多年在闽北居住,并开展着述和讲学活动。他和他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很有影响的考亭学派,其学说也被后人称为闽学,又称朱子学。 朱子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元、明、清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他着的《四书集注》被指定为当时知识分子必读的教科书,他的注解被看成正统观点和标准答案,支配中国思想界达700年之久,足见其影响之深。同时,朱熹也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文化伟人。他的学说很早就向海外传播,13世纪传入日本,15世纪以后就在日本流行开来,对东亚思想文化都有很深影响。因此,朱子学已引起世界上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并被视为东方文化的表征。 朱熹以学养渊深,桃李遍天下而着称。关于朱子门人,据专家统计,《朱子实纪》载318人,《考亭渊源录》载379人,《宋季元明理学通录》载411人,《经义考》载433人,《宋元学案》载224人,《宋元学案补遗》载522人,众说不一。然朱门学问中正平和,堂堂正正,有教无类,门人众多,谨守门户,蔚为风气。其中有史志记载的莆田籍(时称兴化军)朱熹门人就达22人。 方耒,字耕道,号困斋,兴化军莆田县人。明弘治《兴化府志》载:“少孤,苦学,弟(方)于、(方)来、(方)禾皆自教之。家贫奉母,典衣不足,继以鬻田,每岁辄具终岁之粮。兄弟杜门不出,亲朋罕见其面,人服其勤笃。既而师事朱文公(熹)于建安”。乾道二年(1166)登进士第,任潭州善化县(今属湖南)尉。志书曰:“复谒张南轩,南轩深喜之,谓‘世之可与共生死、同祸福者,(方)耒一人耳。’后南轩帅荆南,辟(方)耒及游九言为属,曰:‘是二人者,能攻吾过失。’(方)耒感激知己,遇事无隐”。后改任攸县(今属湖南)知县,官终宣教郎、连江知县。 刘起晦(1162—1205年),字建翁,兴化军莆田县人。淳熙五年(1178)登进士第,历任福清县主簿、贵溪(今属江西)知县、秘书省正字兼益王府教授,“蔚有时望”。他以儒自奋,气质端凝,识度宏远,外柔内刚。明弘治《兴化府志》载:“识者谓其材行不忝于其父(刘朔),而言官指为伪学,劾罢之。”后起晦居室简陋不改,与着名学者叶适友善,常有来往。卒年四十四,叶适为他写墓志铭。 余元一,字景思,号清严,兴化军仙游县人。淳熙五年(1178)以《诗》学魁南宫,登进士乙科。明弘治《兴化府志》载:“娶勉斋黄干之女弟,而(黄)干则朱文公之婿也,因得亲炙于文公。始见之日,以仁、义、礼、智、信分作五论,及自着文集为贽,文公颇敬爱之。曾有《答余景思书》”。历任同安知县、池州(今属安徽)通判。 傅诚,字至叔,自号雪涧闲翁,兴化军仙游县人。“幼知读书,有隽声。年十九,以书见泉之乡先生黄维之,大奇之。后尝从朱文公游”。淳熙八年(1181)登进士第。明弘治《兴化府志》载:“(傅)诚平生自读书外,他无嗜好,所与语者,率皆好学清介之士,非此弗与之交。初谪永春尉,力辨陈介珪之冤,与上官忤,因纳告勅于宪台,求去,其冤卒得直。侍郎黄艾被旨使北,壮(傅)诚有守,奏辟以行,凡表奏之类,悉以委之。归除广东监干,改知青阳县(今属安徽),寻除提辖文思院。时参政张岩开督府于京口,奏辟戴溪与(傅)诚同幕,凡有着述,皆出其手。后归朝,不一迹权门,累循常调,迁太常博士”。着有《云泉霜林遗稿》。方家评他:“性甘清贫,俸入不殖产业,悉以置书。” |
感恩母爱 温馨相伴 镇海街道梅峰社区举办母亲节亲子活动
音乐盛宴 燃爆莆田
荔城区北高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 感悟奋斗精神 探寻文化根脉
我市创新电力服务模式 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