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南山广化寺】莆阳文化之源
【发布日期:2018-02-01】 【来源:】 【阅读:次】【作者:阮其山】
“未有兴化,先有广化。”这是邑人谈论莆田历史的一句老话,同时也表明广化寺历史之悠久。南宋李俊甫《莆阳比事》曰:
  广化寺。梁、陈间邑儒郑露之居。俄有神人,鹤发麻衣,夕见于堂,请易为佛宇。露诺而献之,为金仙院。时永定二年(558)也。隋升为寺,唐景云因白泉之瑞改灵岩(唐柳公权书额犹存),皇朝(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4年)赐今额,为庵百二十余所。
  据此可知,广化寺的亲前身为金仙院,创建于陈永定二年(558)。而兴化军的创立,则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设兴化县、置太平军,翌年(980)改为兴化军。同广化寺的创院之年,相距四百二十多年之久。这就是“未有兴化,先有广化”之谚的历史依据。
  这则史料还表明,早在梁、陈间,邑儒郑露已居此业儒。“邑儒”者,本邑儒生也,即能够解说儒家经书的本地教书先生。考梁、陈两朝历史,梁自武帝天监元年(503)至敬帝太平二年(557)仅存54年,至陈永定二年(558)也只有56年时间,不过是一代人的周期而已。说明在广化寺前身金仙院创院之前,已有郑露这样的老儒生,在本邑传授儒家文化了,因此黄滔谓之“邑儒郑生”。这是载籍中对莆田文化之源的最早文献。
  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莆阳比事》还有更为明确的记述,曰:
  莆为文物之地旧矣。梁、陈间已有南湖先生郑露书堂(露一名褒),今广化寺讲堂是也。
  后人对郑露书堂有不同的名称,如南湖书堂、南山书堂、湖山书堂、湖山书院等。黄仲昭《八闽通志》曰:“郑氏湖山书堂,在府城西南凤凰山下。梁陈间邑儒郑露读书于此,号‘南湖先生’。后以其地施为金仙院,今广化寺讲堂是也。”
  据《郑氏族谱》,郑露曾为书堂作诗曰:
  附凤凰翼,与木石居。
  和乐兄弟,游玩诗书。
  但从诗所描述的情景看,倒是更像后人唱咏郑氏三兄弟,居住在松石掩映的南湖山,恭慎讲习诗书,和睦安乐的生活景象。
  四百多年后,南湖郑氏十二世孙、史家郑樵,瞻仰先祖圣地后作《题南山书堂》,赞颂南湖三先生不随波逐流,专注儒业的髙洁品格。诗曰:
  一泓澄澈照人间,明月团团落古湾。
  不向奔流随浪击,独持髙洁伴云闲。
  禅房夜静留清鉴,阆苑仙归坠碧环。
  每到轩前心转逸,了无纎翳可相关。
  南湖郑氏后裔称湖山书堂为祖祠,并被后世史家誉之为莆田开化史上的一大壮举——“开莆来学”。后人尝在南寺口为郑露及弟庄、淑建立“倡学闽南坊”,表彰其创学之功。
  《莆阳比事》所载,自注出于唐黄滔的《莆山灵岩寺碑铭记》。该寺碑记称,唐大中中(848-859),黄滔尝同颍川陈蔚、江夏黄楷、长沙欧阳碣等人,因仰慕三贤(林藻、林蕴与欧阳詹)的美好业迹,葺斋东峰,苦学十年之久。又历经二十四年的科场苦斗,终登进士第,云云。
  由此看来,黄滔不但是南湖儒业的修业者,而且是郑露湖山书堂的亲历者与见证者。其《灵岩寺碑记》对广化寺创院历史的记载,无疑是忠实无误的,因而为历代史志所承袭。后人正是由此认识南湖郑氏三先生,在莆田文化开发史上的创始地位,并给予高度评价。
  需要指出的是,黄滔所谓的“邑儒郑生”,是否就是史志所载的郑露三兄弟,抑或谱家所谓郑露之前辈,其分歧意见并不影响对南湖郑氏“开莆来学”“倡学闽南”伟大而深远的历史功绩的评价,也无损于南山广化寺成为莆田文化发源地的崇高历史地位。
  宋名臣蔡高《南湖三先生祠》诗云:
  凤麓三君子,道风满八壶。
  先生如不出,莆海无真儒。
  宋理学大师朱熹在南湖书堂题壁云:
  倡学功高泽具宏,庆流奕叶盛云礽;
  三贤文献严然在,云案薪传夜夜灯。
  赞誉三先生倡学的丰功伟绩,代代相传。
  明太祖朱元璋辅国重臣、邑人吴源论曰:“(郑露)独与其弟庄、淑、庐护墓侧,因而卜居南山之胜。可谓善继志述事,而又嚣嚣然(自得无欲)堂其诗书于堆青积翠之下,寒泉叠巘之间,至使乡人称为‘南湖三先生’。……而莆千余年诗书礼乐之懿,衣冠文物之盛,亦露始倡之也。……嗟夫,露,豪杰士也!崇儒业于比屋未为儒之先,事诗书于举世不事诗书之日。而后十室九书堂,龙门半天下,皆湖山之绝响振之。而二林忠孝,一方文武魁亚,大科之岿,掇宰执名,从之哀登。莫非露以其无文犹兴者启之,莆儒学流派之长,岂不以发源之远,故首论次之。”(《南湖郑太府卿先生事述》)推本溯源,高度评价郑氏三先生倡学之功,誉之为“豪杰士”。
  明史家周瑛的《兴化府志》论曰:“莆人读书,自陈郑露始;科目出身,自唐林蕴及藻始,历宋、元至今为益盛焉。”“中间或志于功名,或志于道德,随其大小,各有成就。”
  吾莆历代名士,竞相瞻拜南湖倡学圣迹湖山书堂,众口一辞赞颂三先生开启莆学之功。明名臣、史家黄仲昭云:“岿然书堂,南湖之峰。讲学倡道,以启吾邦。厥后莆之十室九书堂,微先生伯仲之力,伊谁其功?”(《南湖三先生书堂赞》)郑氏后裔、名臣郑岳云:“永嘉政衰纷酋虏,衣冠避乱入南土。湔涤陋习变儒风,邑小曹滕俗邹鲁。云谁奋振为之先,南湖诸老抱遗编。结庐弦诵南山下,陶治欧林诸名贤。流芳遗泽讵云斩,玉树芝兰多异产。”(《南湖乔木图诗》)
  明天顺间翰林侍读学士林文《南湖郑三先生祠堂记》曰:“莆人业儒,实自(南湖郑三)先生始,至唐贞元中,吾祖藻、蕴二公,欧阳詹公,相继以明经、进士登第,为闽人倡;乾宁中,黄滔、翁承赞联举进士;至熙宁徐铎、薛奕以文武魁天下;绍兴中,黄公度、陈俊卿以魁亚齐名当时。有‘诗书比屋,俊造如林’之称,又有‘十室九书堂,龙门半天下’之美。诗书礼乐甲于八闽,文风几于邹鲁。学者私相庆曰:‘莆儒风之盛,实由三先生讲学以倡之。’此百世之公论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对南湖三先生开莆来学之功,千百年来,史志口碑,世代相传,真可谓深入人心矣。
  因此,可以毫不夸饰地说,南湖山广化寺地区,乃是莆田文化的发源地。据此,亦可以把莆田的发展史通俗地表述为:先有文化(郑露书堂),而有兴化。这就是笔者敬称南山广化寺为“莆田文化圣地”的根本理由与历史依据。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