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南山广化寺:佛教文化中心(下)
【发布日期:2018-03-22】 【来源:】 【阅读:次】【作者:】

    千年古刹广化寺,以其秀美的环境,恢宏的殿堂,与深厚的文化,成为广大游人心仪的游览胜地。笔者亦常徜徉流连其中,潜心探寻品味其广博而深厚的文化积淀。

  ——佛经流通。
  广化寺十分重视佛教经籍的流通,促进佛教文化的传播。1981年,圆拙长老首倡在广化寺印赠佛教经籍的善举,相继印行佛教常识读物《早晚课诵》《觉海慈航》《佛教徒信仰须知》,教理读物《菩提道次第广论》《唯识十三颂》《俱舍论颂疏》等,在佛教界内部流通。翌年正式成立广化寺印经流通处,向全国输送佛教典籍及劝善读物。1992年,国家宗教局批准广化寺所印佛教经书在全国重点寺院流通。
  广化寺所印的经籍遍及全国各地,极大地推动了佛教文化的传播和佛教亊业的发展,亦为广化寺佛教文化中心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现已发展成为策划、制作、流通一体化的新型佛教文化机构。
  流通处印行的佛教书籍约五百种,不仅在中国大陆流通,还流传至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影响广泛。
  ——僧才学府。
  广化寺是佛教文化中心的培训基地,僧才学府。1983年创设于广化寺的福建佛学院,以培养爱国爱教、修学并重,住持佛法的青年僧才为宗旨,以悲智愿行为院训,推行“丛林学院化,学院丛林化,修学一体化,管理科学化”的方针,培养了一大批现代僧才,为佛教的复兴与弘传作出重大贡献。
  同时,坚持举办不同规格类型的法会,包括全国性的传戒法会,和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推进传戒的规范化,严格佛教的制度仪轨,整肃道风,维护佛法,为广化寺的佛教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
  ——融入民俗。
  古往今来,广化寺的佛教文化对莆田的民间习俗产生了重要影响。佛教的流传促使崇佛信仰习俗的形成。《莆阳比亊》载,五代闽王延钧崇信竺乾法,一岁度僧至二万余。莆田大姓争施财产,造佛舍为香八院,多至五百余区。可见其狂热。黄滔《寺碑铭》谓,唐文宗太和间灵岩寺“厥众如云,厥施若市”。宋黄公度所见南山佛教节日,鸣钟伐鼓,“倾城车马相戛摩,百堵往来纷绮罗。”明代南山广化寺,亦是“此间百有二十寺,多少丛林一路分”的繁盛局面。清黄担《二胜和尚墓志铭》载,二胜禅师开法云门寺,“缁侣骈集,莆人士女从荒乱中持供请法者千人”;南山弘法,“时莆人欢涌顶礼无虚席”,等等。足见莆地佛教信仰之广泛深入。
  观音菩萨更是民间普遍信仰妇孺皆知的偶像。每逢佛教重要节日,如二月十九观音菩萨生日,善男信女,顶礼膜拜,人如潮涌。七月十五的佛教盂兰盆会,同民俗的“鬼节”相合,祈使逝者超度。佛教的行善去恶、利益众生、因缘报应、祈福消灾的观念颇为流行。佛教的饮茶、素食、放生、火葬等做法,在民间亦日益流行。这都表明佛教文化对民俗的影响,总体上说,有补于社会的安定和谐。
  广化寺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寺和大寺,文化积淀甚为深厚。除上列各项外,在丛林清规戒律、佛教音乐、绘画、乃至如百戏等方面,亦是广化寺佛教文化别具一格的重要内容。限于篇幅,兹勿赘述。即便上列诸项,亦足以体现其文化品位,实力及其特色,显示其跻身佛教文化的中心地位。
  三曰僧才辈出,法脉永续。
  笔者疏理广化寺千百年发展史后发现,这所南朝古刹,在近一千五百年间遭遇了太多的灾难,仅史志记载的毁灭性兵火之灾就有四次,每次都毫无例外地化为焦土,遂成蔓草瓦砾之地。发人深省的是,这片废墟总有人为之牵怀,从来不曾被放弃过。总是在一代寺僧的苦心经营下,在废墟上复寺重兴,演绎一出出凤凰湼盘、浴火新生的神话。
  于是笔者感悟,南湖灵岩本是人杰地灵之地,故而高僧辈出,传承法脉。可谓江山代有英杰出。他们总是在危难之时,毅然挺身而出,在常人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条件下,坚守佛家信念,含辛茹苦,奋然前行,维护法脉的延续。
  黄滔《寺碑铭》生动记述了唐武宗灭佛废寺后,灵岩寺禅师灵敝、无了禅师复寺的亊迹,曰:“索之于石罅云根,归之于芜基烧址。……不越闰而其宇鳞鳞,其徒翼翼。”重现“轩轩月殿,蔼蔼松门”的景观,而居瓯越之前茅。
  清黄担记述二胜大师,应请主持重建广化寺的经历,曰:“师至,与虎豹居,与风雨处。众劝之去,师不为动。而且躬除草莱也,躬种松柏也,躬负土木、开田园,而俨然丛林也。”人生为苦,乃是佛教人生观的理论基石。佛教所讲之苦多至一百一十种,以至于“苦海无边”。这种认识,使其在遭遇种种艰难困苦时,就有足够思想准备坦然应对,坚忍不拔,勇往直前,攻坚克难。张琴《莆田县志·方外传》载,九华山僧千灵,投曹溪六祖出家,祖命为侍者。一日启曰:“某当于何方作佛?”祖曰:“逢苦则住。”遂礼辞,行至兴化,卓锡南山灵岩。
  上列灵岩诸僧,在复寺过程中表现的苦行精神,足令俗家常人顶礼膜拜,赞叹有加。但在僧人看来,则是对教义的忠诚修行。这种忠魂义胆,在处事时往往能以超凡的忍耐力,不畏艰险,知苦而前,可谓之“看家本领”,或者谓之出家人所具有的一种基本素质。这种素质体现的品格,同唐无际禅师精持《妙法莲花经》,妙应祖师降虎出行,无了大师昼夜连坐,本如法师正诵倒背《金刚经》,如此等等,无不是其苦心行修、执着追求的结果,只不过是异曲同工罢了。
  有了这种精神,千辛万苦,千难万苦,皆无往而不胜矣。加之佛教的“一切皆空”之说,使其看空世间名利,故能摆脱世间的功利困扰,自觉自律,干净做人,清廉办亊,从而赢得了世人的信任。因此,宋明时期,莆田不少大型水利桥梁建设工程,往往由浮屠氏主持经理。据邑人史家朱维干统计,宋明两代由寺僧主持的公共工程多达一十五项,着名的江口桥、宁海桥等大型桥梁工程,都是浮屠氏一手操持建成的。
  在灵岩广化寺的发展史上,金仙、无际、志彦、妙应、无了、慧广、源彻、云章、圆材、法果、真一、千灵、二胜、淡任、善和、本清、本如、圆禅、圆拙、毅然、学诚,等等等等,都是值得大写的高僧英名。当然,亦不要小视甚而忽略那些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的比丘众信的尽心竭力奉献。
  天涯何处无芳草,江山代有贤才出。丛林亦是如此,上列诸禅师的涌现,亦证明,丛林不乏僧才,问题在于发现和培养。如同当代的弘一大师、体磐上人之于圆拙;圆拙长老之于学诚。不但要有伯乐的识才慧眼,更重要的是选贤任能的制度。唯有岀于公忠,方能心明眼亮,超脱种种干扰蒙蔽,选准贤才,用好僧才,推进事业的发展。
  窃以为,古刹灵岩广化寺之所以历千百年而不败,是以历代高僧为依托;其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亦是大德所推进的。僧才辈出,乃是灵岩广化寺法脉永续、慧烛普照的根本保证。历代高僧大德的功业与品德,为广化寺的悠久历史增添了异彩,丰富了广化寺佛教文化的内涵,亦是莆田文化圣地南山,千年回荡的一曲启迪人生的梵歌。
  多年来,笔者常徜徉南山广化寺中,游观山川的灵秀,追寻历史文化的遗迹。每当佛寺斋日,寺院人流如潮,一反平日的幽静,法堂里高昂浑厚梵歌,与低调的诵经交织,淹没了佛肠坑的潺潺溪声,南山松柏的雄壮涛声。
  笔者虽是无神论者,却不能不高评佛教教义的博大精深,敬佩佛家看空名利,普度众生的博大情怀,及其自觉觉他、严于自律的说教。在时下经济大湖的冲击裹胁下,天下熙熙攘攘,追逐金钱铜臭,以至连一些政坛高官都不能洁身自戒而沦为阶下囚。广化寺的主持、方丈们,却蛰伏方外,冷对经济大餐的诱惑,自觉自戒,抵制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诱惑,保持庄严佛国的一片净土。笔者看到,每当法会斋日,成千上万的三宝信众、义工,列队礼拜,虔诚地接受佛祖的洗礼。其中虽亦有祷官求财者,为恶忏悔者,更多则为祈求平安、净化心灵、摆脱尘世烦扰而来。不能不为佛法的感召力而叹服,同时更加理解宗教信仰的群众基础,确信南山广化寺长久而充沛的生命力。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