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汉元狩年间(公元前122年),来自安徽庐江的何氏九兄弟,到九鲤湖前曾投宿于此。时值深秋,遍野枫叶红透,何氏九兄弟采折枫枝结庐成亭,故名枫亭。 三朝将相勋臣第,九世和同义士家。 枫亭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众多的历史名人和高官显贵。既孕育了官封歧国公,追封南康郡王的宋朝开国显贵陈洪进,又孕育了集政治家、书法家、园艺家等数家于一身的庆历名臣蔡襄。北宋还出了蔡氏兄弟俩宰相(蔡京、蔡卞)。南宋又出了蔡氏父子两尚书(蔡伸、蔡洸父子)。还有坚持民族气节,誓不屈膝投降的铁面御史林兰友……。据说,宋朝一代枫亭蔡氏一门就有23人进士。自宋至清枫亭登进士第达127人,这在全国乡镇中也是少有的。真是科甲联芳,名扬四方。 传说,陈洪进投军前曾到九鲤湖祈梦,他梦到“进茅房尿尿时,在‘尿古’边捡到一顶王冠。”解梦时称他是“尿古”边王爷,将来必将大富大贵。他听完只是哈哈一笑。 宋太平兴国二年(977),陈洪进于平海军节度使兼泉、漳观察使任上,献出所管辖的泉、漳及所辖14县,纳土归宋,晋封歧国公。一次在与朋友饮酒时,谈起九鲤湖祈梦之事,他的朋友点评一下:“进……尿(赵)……王”。他才恍然大悟。后人把他祈梦中捡到王冠的茅房,雅称为“陈王爷化龙洞”。称陈洪进为“尿古边王爷”。也许是后人对他处置“留从效托孤”事件的贬责之称吧。但他毕竟在新旧王朝交替的转折关头,能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毅然纳土归宋,使百姓免于兵戎之难,保持泉、漳两州安定繁荣,加速国家统一进程。大智大勇,爱国爱乡,功在社稷,名垂后世。 话说宋乾兴元年(1022),蔡襄10岁时,家人把他送到塔斗山青螺书院读书。一次先生让蔡襄写字,反复写一个“夫”字,写了一遍又一遍,先生老是不满意。蔡襄连续写了半个月,稿纸写了一大堆,但就是过不了关。最后他只好请假下山,回家休息几天。当他下山路过会元寺时,由于只顾低头思考,不巧撞到一对上山进香的夫妻身上。他在向这对夫妻道歉时,顺便向他们请教夫妻“夫”字的写法。丈夫说:夫妻二人应先写“二”,后写“人”。妻子却说:夫妻二人,丈夫为大,应该先写“大”字,再加“一”横。在下山的路上,蔡襄又遇到两个抬轿的轿夫,他又向他们请教。轿夫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写了一个很大的“人”字,然后把二根轿杆往上面一放,说:我们就是肩扛着两根轿杆的人。到了山下,蔡襄又遇见一位农夫正在地头休息,他又向农夫请教“夫”字写法,农夫用锄头在地上写个“土”字,再在下面写个“人”字,并告诉他:我们就是与土地打交道的人。走到村头,又碰到一位算命先生,他又过去请教,孔夫子的“夫”字应该怎么写。算命先生说:孔夫子上通天文,下懂地理,应该先写“天”,后出头……。一路上蔡襄虚心请教,但众说纷纭,他还是弄不懂“夫”字的正确写法。于是他就急忙往家里走,一进门看到姥爷从惠安过来看他。他的姥爷是个老学究,对这个外孙疼爱有加。知道事情原委后,就对他说:“写字如做人,字同义不同,不同的场合,每个字都有不同的写法。只有反复揣摩,融会贯通,才能悟出每个字的神韵,才能挥笔自如,出神入化……。”从此以后,蔡襄更加虚心努力,刻苦练习,他的书法大有长进,终于悟到了书法的真谛,成为“资高学深”、“独步当世”的一代书法名家。一个“夫”字造就一代书法名家的故事也在当地传为佳话,广为流传。 宋天圣八年,蔡襄进士及第,时年19岁,正好印证了“八九不离十”的吉言。“八九不离十”也成为当地寓意成功的俗语。少年蔡襄塔下咏诗,凌县尉慧眼识珠,也成为交口传颂的佳话流传至今。 枫亭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演绎了莆田乡镇的几个之最。历史最悠久,文化古迹最丰富,历史名人最多,历代官位最高…… 羡煞枫亭风景好,有心常做枫亭人。枫亭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与深刻的含意,正以其珍贵的文化底蕴向世人展示它的丰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