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忆军营生活
【发布日期:2011-07-30】 【来源:】 【阅读:次】【作者:李福生】

   又到建军节,此时我又唤起那尘封的记忆。

 看电影
   1977年初冬,我走进了儿时梦想的军营,凭着入伍前能写会画的底子,我被分配到团政治处电影组,从此我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电影组不定期到基层连队巡回放映,全团上上下下都认识我们,无论在那里遇见我们两位都会主动与之打招呼,询问最近有什么新片放映,其中一位憨厚的老兵总是笑眯眯地告诉大家最近可能又有一些解禁影片上映;但我这个新兵则守口如瓶,战士们很难从我那里获取信息,我的保密工作更给战士们留下一份悬念、一份期盼。
 每次到基层连队放映,战士们欢呼雀跃,大家不会在乎大风吹鼓起银幕上人物那变形了的脸,而是全身投入到剧情中,为苦大仇深的“白毛女”洒下同情的泪水,为机智勇敢的“小兵张嘎”爆出开心的笑容……
 当时影片刚刚解《地道战》、《上甘龄》、《战上海》、《战斗里的成长》、《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等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更是多次重放。因为情节的耳熟能详,电影的许多细节在当时被战士们争相模仿和玩味,比如战士的内心活动、敌人的一个丑态、某一个紧张的场景等成为大家训练之余谈论的话题。影片中的经典对白大量流入日常用语,“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成为大家自我安慰或劝慰他人的口头禅;“仗叫你越打越精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各庄都有各庄的高招”,“高,实在高”等被大家模仿得惟妙惟肖。而《铁道游击队》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柳堡的故事》的插曲《九九艳阳天》,更是凭借其优美的旋律和质朴的情感而盛行一时,直到今天也是连队卡拉0K中经典曲目。

 拉歌赛
 “一连,来一个!”“来一个,一连!”,“叫你唱,你就唱!”“扭扭捏捏不像样!”“像什么?”“大姑娘!”……每次去农村下乡路过部队营区,我耳畔都会隐隐响起熟悉的拉歌声。那时部队组织看电影,都能听见放映场内歌声如潮。虽然电影还没有开映,但由于一连到得较晚,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便有先到的连队向他们一边吆喝一边鼓掌地叫起阵来。“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等得很着急!”“七六五四三二一!”“你们坐着不心虚?”在其他连队的哄笑声中,被刺激得坐不住的值班排长喊出“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上究竟谁怕谁”的号子后,赶紧起头指挥唱了一首当时最简单也最流行的毛主席语录歌《下定决心》,没想到刚唱完,那边又喊道:“他们唱得好不好?”“好!”“他们唱得妙不妙?”“妙!”“再来一个要不要?”“要!”幸好有不甘寂寞的二连嗷嗷叫地径自唱起《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才解围。那个音量,那种粗犷,那份血性,顿时把这边连队的气势压了下去。直到银幕上幻灯片字幕出现,所有的歌声笑声叫喊声才戛然而止。改革开放初,官兵们的业余生活比较沉寂,但他们仍从单调生活中寻找快乐。既不需要大的经济投入,又可随时随地展开的歌咏活动就是其中最普及最广泛的一种。而在放映影片之前,或者某项大型集会、晚会之前,“拉歌”更是成为当时基层部队一道最为壮观的风景线。它所营造那种氛围不亚亍硝烟弥漫、炮声隆隆的战场,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影片中冲锋号响起之后那前赴后继的战士身影和铺天盖地的子弹弹道。虽说谁不会天真地以为歌唱得响就代表你枪打得准,但它确实反映了一个连队的士气及凝聚力。在战场上,有时这种无形的力量比武器装备和技术能力更起作用。这或许就是拉歌活动至今还花样叠出魁力依旧的缘故吧。

 IC电话吧
 当过兵的我最怀念军营里盼望亲人好友来信的欢乐时刻,也怀念在营房中趴在凳子上写信,躲在墙角看信,跟着好的战友分享信的日子。家信抵万金。那时写信一直是官兵与亲人和好友联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业余生活方式,书信是战士们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情感纽带。每当邮递员送信来,战士们欢呼雀跃。他们将自已的苦与乐倾注笔尖,给家人邮去了日夜思念,和在部队艰苦磨砺、茁壮成长的苦乐酸甜。也从来信中读出悲和喜,感受父母之爱,体味兄弟之情,牵系爱人之恋……一张张洁白的信笺饱含对党、对军队的满腔热忱,对孩儿的谆谆教导和殷切希望。这种状况直到90年末随着IC电话进军营后,书信渐渐淡出了军营。
 周末,儿子又来电话了,“爸妈,给你们报喜了啦!我利用业余时间坚持美术创作,反映去年部队抗洪救灾的美术作品《红旗飘扬的地方》,日前参加总队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览获奖了......熟悉的话音,让我们倍感欣慰,我们从他每次来的电话言语中,觉得在军营的儿子比以前懂事成熟了,他在绿色方阵中开始真正认识、理解“军人”,并慢慢对生活在这直线加方块中的特殊群体萌生出一种特别的情愫,找到人生坐标。
 绿色的军营有这么一角/地方不大作用却不小/听听乡音和朋友聊聊/战士来这里洗去那训练的疲劳/军营话吧浪漫通道/传递祝福真情萦绕.......这首歌唱的就是目前被誉为军营生活独特风景的“军营IC电话吧”。战士们都把打电话亲切称为“煲电话粥”。每逢周末,战士们会自觉排着队等侯打电话成为军营一道风景,因为在他们的心中系着那头的他(她)。业余时间“煲电话粥”逐渐升温成为一项最温暖的方式。以前有句老话说的是“新兵信多,老兵事多”,现在的新兵书信懒得写,电话倒不少。战士们此时此刻,哪怕受了再大的委屈,他们只想让电话那端的父母知道,自已在部队过的很好,不但身体变壮实了,思想上也进步了。如果谁有心将当兵两年所有电话录音,定会发现自已逐渐的成熟与自信。
 当然,一根根细细的电话线,牵动的不只是浓浓的亲情,还有甜密密的爱情。作为“80后、90后”的战士,虽然寄信是免费的,但他们更愿意花上几块钱,利用忙里愉闲的十几分钟,与远方的“他”或“她”,煲个不长不短的“电话粥”,听听那浓浓的乡音、亲亲的话儿……仿佛就在那一刻,一切的烦恼都随风飘去,一切的苦闷都化为灰烬,迎来更加灿烂阳光。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