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童年的露天电影
【发布日期:2011-12-10】 【来源:】 【阅读:次】【作者:杨平炎炎】
    童年的露天电影,就在村前晒谷子的砖埕上放映,一张镶嵌着黑色框框的布幕,高高挂在两棵并排的桉树干上。一个高音喇叭挂在其中一棵桉树杆上,不远处摆着张“六仙桌”,安放着台放映机。村子里,听说要放映电影了,人们奔走相告,喜气洋洋,像过节一样。太阳还没落山,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搬出凳子、椅子,蹦蹦跳跳地跑来看热闹了。
    天终于暗下来了,钩月还挂在西边天空。电影开始前,大队支部书记讲了话,说明放电影的原因,原来是某家黄牛糟蹋队里庄稼的处罚,接着队长安排近段农活儿。首先放映农业技术或农村卫生之类的幻灯宣传片。趁着换片档儿,我们会用小手做些猪、猫、狗之类的形状投影到银幕上,场上尽是孩儿们的欢声笑语。
    月儿在破棉絮般的云朵里穿行,星星似乎也在睁大眼睛俯视着我们。正式开演了,放映记录片和新闻简报。显然,卫星上天了,原子弹再次爆炸啦,都是宣传的特大喜讯。
    看电影,成了庄稼汉主要娱乐享受。在电影放映前后的日子里,人们在村头田尾、茶余饭后议论最多的,就是影片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我印象最深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孩儿们怎么也搞不明白,孙大圣手里的一根毫毛,竟然在大家的眼皮底下,忽忽悠悠地跳出了一大群小猴子。这其中的奥妙让童年的我费解,也让小伙伴们津津乐道。
    儿时的影片百看不厌,只要有放映,场场必到,即使重复放映也乐此不彼,尤其是战斗片。我们还常常摸黑跑到附近村子去看。我们不怕天黑,不怕田埂路难走,连续跑了几个村子看同一部电影。有时迟到了,电影开演了,我们就在屏幕后面看。其实,幕后的效果也不错,没有拥挤,远离喧嚣,几个人坐在那里,静静地观赏每一个镜头。那时影片产品不多,百看不厌的是《地道战》。故事发生在冀中根据地的河北承德,在连绵起伏的大山中,有著名的雾灵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传诵着许多抗击日寇的民间故事。
    有趣的是童年的露天电影,往往给了我吃零食的机会。村里的旷野上一有电影放映,就有四面八方的食品担子光临。我呢,最馋嘴的是油饼,还有那手上小铁筒里抖得“嚓嚓”响的糖油柑,什么“你大我小,你小我大”。赢了,2分钱总能得到一大串。在暗淡的路灯下,竹签上的点点总让大家猜测与争辩。有时,突然来了场毛毛雨,放映机撑起了大布伞,大伙儿则撒落在屋檐下,继续津津有味地看着,雨丝在放映机的光柱下分外清晰。猛地,“轰隆”一声巨响,大家以为大雨来了。别怕,那是荧幕上的雷声,渡江侦察的解放军叔叔,暴雨中还埋伏在草丛里,我们这毛毛雨算什么?
    电影里,一句句精典台词让人回味,成了我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闪闪的红星》里,潘冬子的“妈妈是党的人,我就是党的儿子”至今还记在我的脑海深处,《红星照我去战斗》的电影插曲一直唱到现在。董存瑞叔叔高举炸药包,拉响引火索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这是何等的气壮山河。英雄儿女王成,面对进犯的侵略者,大声呼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革命的英雄主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回忆童年时的电影细节,心里热血沸腾,浮想联翩。如今,露天电影很少再现了,家家户户有了电视机、影碟机,偶尔有电影队来村里放电影,也缺少了童年时那种渴望和激情。我们是在乡下露天电影的期盼中,在搬动板凳的傻劲中,在和电影英雄人物的感染中度过了自己那天真无邪的童年。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