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好孩子的标准
【发布日期:2012-03-25】 【来源:】 【阅读:次】【作者:电达】
    谁都想自己的孩子是天下最优秀的,可是优秀的标准是什么?是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还是具有过人的艺术特长?是听老师话知书达礼?还是敢想敢于追求出位?对于这个问题,一千个家长大约有二千个答案。从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倒不是这个问题本身有多复杂,而是每个家长的评价体系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所以得出的结论千差万别。
    没有统一的标准不等于这个问题不值得思考。除非当家长的压根儿就不在乎孩子的未来。中国式的家族理念决定了人们多半是很在乎的,而且在乎得非常之特别。在培养孩子的问题,国人创新力极强,啥招都能想得出,都能使得出。现实的问题是,这些漫无边际的招数,好使吗?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吗?怎么教才得培养出一个好孩子来。作为家长,该怎么作为?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前,先看看孩子成长的环境。因为环境对其性格及其成长有重要影响:小教阶段,如果不是寄宿制的,小孩在校时间与在家时间大约是五五分(含假期)。中教阶段,多半孩子会住校,这样,家校时间比可能是1:3。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孩子在家的时间更少,家校时间比扩大到1:6.。大学毕业后,孩子成人了,有独立的行为能力了,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渐渐衰减。
    从上述的时间轴上看,小教阶段,对孩子影响力最大的是家长与学校。中高等教育阶段则是学校。由此,我们能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小教阶段,一个好孩子是一个好家庭的影子;中高等教育,一个好孩子则是学校的镜子。中学以后,由于寄宿的原因,孩子与家长的距离渐远。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有些爱莫能助,这个时候只能依赖学校。
    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无非是两种思维方向,一种是经验型的,拿自己的成长感受去要求孩子,似乎明天的社会会重复自己昨天的经历。另一种方向是从众型的。邻家的孩子,周边的孩子,乃至网上看到的成功例子,不加思索地拿来效仿。有人打球成名了,咱也学球去;有人演电影出名了,咱也考艺校。至于是不是那块料,天知道。
    不得不承认,教育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明白一些事理并不等于你能做到,或者是做好。在应试教育的包围下,除非你跳出三届外、不在五行中,否则不按现有的那套东西来整,还真的就不行。这事儿很无奈。每每思考,也终究是一头雾水。
    有些东西是不可知的,比如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材,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但有一些东西是可以预知的,比如一个优秀孩子应有的品质。在众多品质中,我想最为重要的是心的调教:一颗敢于面对困难的坚强心,一种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一种懂得宽容的处事原则,一种心存感恩的善良之心。
    这些东西是不是一个优秀孩子的全部,很难界定。但是一定比学校里的分数更为重要。当一个人步入社会的时候,埋头做题式的考试会很少,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考试,是生存的考试,是决策能力、创造能力、预知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测试。这些考试没有人会给你分数,没有人去监考,书本上的那些应试知识没有任何帮助。能够有所帮助的正是良好的心态。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