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玩 具
【发布日期:2013-04-29】 【来源:】 【阅读:次】【作者:杨平炎炎】
    年已不惑。这年龄与玩具有一段不算近的距离了。一天我去参加一朋友的儿子生日会,面对朋友六岁的儿子对各种现代玩具乐此不疲的样子,不免触景生情,蓦然回首遥想起自己儿时的玩具来。
    时代在不断发展,而玩具也在更新换代。若仍一味地用过去的玩具来应付现在的孩子,恐怕要被这些生活条件优越、出手阔绰大方的孩子所嘲笑。我以前常常咬着牙掏钱买玩具时对营业员说:“这么贵的东西,我们儿时想都不敢去想。”那营业员虽口头上附和,而行动上却是快捷地把玩具递给站在一旁的我儿子,然后从容地从我手里接过了钱。确实,如今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玩具已不稀奇,倒是几角几元的玩具恐怕不一定能找得出几件。
    可恰恰就是这几角几元钱的玩具,足以让儿时的我做一而再、再而三的梦想了。或要以特好的成绩或要以绝对的听话或要看父母的心情等等,才有可能(不是肯定)获得。正因为这样的机会甚少而且往往功亏一篑,故而从小遵照伟人的最高指示“自己动手”,发挥人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制作出一件又一件娱人娱己的玩具。那时看的最多的电影是关于战争题材的,于是从小就在根深蒂固的英雄史观的感召下,首先想到的是能成为革命英雄那样冲锋陷阵的军人。可打战没有武器是万万打不赢的,血的教训在老一辈那儿已得到过证实。于是,想到的第一件玩具便是枪。早期制作的是木枪,我的第一把木枪是在山区当老师的父亲利用休息时间用一块松木板,照着一定的比例锯成枪型,然后刻上枪栓、板机、准星什么的,再用砂纸抛光,最后把颜料一刷,看上去与真枪形似。如果在无月之夜猛然间顶在他人腰上,足以让对方当场尿裤子的。只是大白天怎么也没有这效果,只能很辛苦地用嘴喊来表示战事的激烈程度。木枪只有在那些平素凶巴巴的女孩子低声下气向我们借用上台表演“不爱红妆爱武装”的舞蹈时才有了自豪感。可这机会毕竟不多,少得连我们自己也意识到木枪无论在舞台上还是在舞台下都永远只是一种道具。
    幸好又发明了铁丝枪。这枪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绝不陌生,它用粗铁丝弯成枪型,再扎上塑料丝带即可。它不同于木枪就在于能用牛皮筋发射“子弹”,那子弹则是真正的纸弹,用旧课本、旧报纸折叠而成,抵近射击打到身上也会青一块紫一块的。于是,战火在大埕上重燃,每一座房屋、每一条路、每一个小巷子都成了战场。战斗的激烈程度不亚于现在的“阿富汗战争”或“叙利亚战争”。只是后来战争升级,有人在“纸弹”里夹塞了小石子,打伤了他人的眼睛造成了重伤害后,惊动了老师和家长。他们围追堵截,下令“缴枪”,我们势单力薄,别无选择,立即在强大的正义面前乖乖地投了降,数十支铁丝枪被送进收破烂的袋子中了。
    没枪那就和平吧。傍晚时分,大家在橄榄树下一边齐唱着和平之歌一边轮坐着“和平之车”。这车也是我们的又一发明。在一块几十公分见方的木板后下部安装一根车轴,轴两端装上滚轮。在木板前部锯一个缺口,再钉一根用作方向盘的“丁”字型木棍,并在木棍底部安上滚轮,然后拼凑而就。人坐在这叫“滚珠车”的车上,顺着有坡度的水泥地任惯性下滑,欢乐便一路滚动。后来,差不多每个孩子都有了这样一部“专车”。“ 滚珠车”和陀螺、铁丝枪以及武器模型被我们骄傲地称之为“四大发明”且与古人相媲美。
    其间又仿制了洋牌、飞标、毽子、竹枪、弹弓等。
    说制作难度大的当数武器模型了。面对商店琳琅满目的汽车、飞机、坦克等模型,我们买不起只有自己做了。记得有一次我到泉州军分区修械所工作的姑姑家的时候,看到修械所用翻砂铸造模型时大受启发,我和表哥表弟们便将他们积攒的子弹头(从靶场挖出的)统统拿来,放进铁锅生火加热,让子弹头内的铅遇热融化流出,再用镊子夹去弹头,把如水的铅浇入事先准备好的铸模具内,待其冷却定型后取出,用砂纸细细研磨,于是坦克汽车都有了。我当时做的是一架飞机,带回家时,使许多同学羡慕不已……
    似水流年,我们告别了玩具告别了童年。当年若不是因为没钱买玩具;当年若不是因为我们根本不指望父辈;当年若不是因为……也许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若不是因为”,才使我们的孩童时代在今天回想起来有了许多值得回味、值得探究的意蕴。我绝没有指责现在孩子缺乏想象缺少创造之意,毕竟社会发展了,玩具也现代化了。那科技含量很高的玩具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仿制得来的,那当然只能去买了。现在的孩子想要玩具就冲父母来了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可东西一多就不怎么爱惜了,比如我儿子拥有的几箱玩具,本想找出几件好的送给邻居的小朋友,可惜没有几件是完整的,不是断手缺脚的变形金刚,就是行走不得的电动汽车。玩具如此,其它很多方面也有类似的遭遇了。
    我不知道等我儿子长大了能不能也写出这样有滋有味的关于玩具的文章来;我也不知道等我儿子长大了看到我这样的文章会不会觉得是小题大作,自作多情。
    但无论如何,对我来说那些玩具那些岁月那些感受却永远是刻骨铭心的。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