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过关考试
【发布日期:2013-06-30】 【来源:】 【阅读:次】【作者:黄鸿彬】
    一年一度的年段过关考试结束了。
    年段过关考试,对科任教师来说,是最重要的考试。因为学生年段过关考试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年度考核的成绩。现在,年段过关考试按班级学生的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进行综合量化排序,并以此对教师的教学成效进行评价。也就是说教师一年工作成效,就看一年一度的年段过关考试了。它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年度考核量化分,进而影响到教师岗位的评聘与职务晋升。为此,每一位教师都很看重年段过关考试。
    应该说,教师看重年度过关考试是好事,教师会认真执教,因材施教,培优辅差,细心对学生进行辅导,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程度上各方面都得到提升。然而,事实往往会事与愿违。有些教师不是在教育教学水平上下工夫,不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做文章,却大搞题海战术,甚至不惜挪用课时,不断进行反复强化训练,以祈求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过犹不及。这样做,或许会一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徒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无暇于广泛阅读,以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影响了学生的长足发展,更可悲的是,弄不好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成长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若是仅此而已,还好!但最可怕的,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有些教师还教学生考试作弊,通过作弊来胜出,来蒙混过关。这一点,对许多一线教师来说应该都深有体会吧。
    据了解,为了公平公正,各校教师一般互换监考。在同一个中心小学,教师大多熟识,有的低头不见抬头见。考试时,对学生考试要求过于严格,简直就是给老师过不去,再说谁也不愿意因为一次监考而伤了教师间的多年情分以及朋友间的情谊?何况那考试仅仅为了考核教师之一而已。有的教师甚至通过私人关系明目张胆进行作弊,直接把答案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传递抄袭。有的学生甚至无视监考老师的存在,把答案大声说出——“填空题,第几题填多少”等等。有的学生把老师的劝告置若罔闻,依然故我作弊,此起彼伏。特别是考试后半场,学生答题差不多的时候。当然,学生竟敢如此肆无忌惮地作弊,没有教师背后做推手,是难以想象的。小学生毕竟还是小学生,他们还不至于敢在老师面前太放肆。
    面对这样的监考,让监考老师情何以堪?置老师尊严于何在?老师却奈何不得,真叫人心里想倒了五味瓶一般不是滋味。
学生作弊,监考老师本应极力制止,不让作弊产生。然而,有了老师的参与,一切全变味了。这样的考风,直接污染了学生本美好纯洁的心灵,会让“无知”的学生误以为原来考试是可以抄袭作弊的。一旦习以为常了,能不影响学生学习么?作弊就能轻易得高分,学生怎么还会刻苦努力去学习呢?积弊难返,考试作弊一旦成了常态,学生就没了作弊羞耻之心,甚至还会成了心安理得的炫耀资本,其造成的恶劣影响是不可小觑的。
    因此考试作弊,不仅仅败坏了考风考纪,更会玷污了学生美好的心灵。此外,还会助长不良的教学风气。因为,考试作弊,不劳而获,这对那些勤恳工作的老师极为不公平。这种作弊风气一旦得不到及时遏制,也会波及到那些本不想作弊的老师。作弊成风也往往会把他们拉下水——共同作弊。一个学校里的老师,也往往为了小圈子里集体的利益而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共同作弊。考试作弊,让一些教师尝到了甜头,却败坏了学校的教育教学风气。因为作弊,让勤于教育的老师寒心,就是再勤于教学有时也往往拼不过作弊的;因为作弊,不费心力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甚至还会名利双丰收。这样只会让作弊的人变本加厉,更加肆无忌惮。由此说来,考试作弊损害的不仅仅是教育的公平,教师的个人利益,还会影响了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
    考试,不让学生作弊应该是常识,但老师为什么还要让学生去作弊呢?原来,现在考试变味了,考试不是为了测评学生的成绩如何,考试不是为了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不是为了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学生仅仅成了考试的工具而已,成了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效的工具而已。考试只会让教师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转。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就不教。因为教师评价,仅看学生成绩而已。急功近利的教学评价,谁还愿意为学生去做长远算,去做没有立竿见影的“无用功”呢?
    因此,教育教学评价应立足于校本,立足于学校的实际,而不是为了评比,不是为了评价教师,更不能用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特别是考试成绩更无关于教师的名利荣誉。考试应该只是教育评价中极小极小一部分的评价。唯此,教师才会专心、安心于教学,仅仅为了学生而已。教育主管部门,应立足于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过程性的督查,及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作出诊断、评价、激励教师,不断深化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促进教师不断自我反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其实,我们国家早已认识到考试的负面影响,一直强调基础教育要淡化考试,决不能单纯地以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尤其是基础教育。然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对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依然以可量化的简单评价来评价教师的精神劳动和无私的付出。这样的评价方法无异于缘木求鱼,无异于和用尺子来称重一样可笑。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