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乡村剃头匠
【发布日期:2013-09-01】 【来源:】 【阅读:次】【作者:蔡柔远】
    梧塘镇沁后过山,是个相对偏避的山村。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男人剃个头“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村里又没有个剃头匠,尤其小孩和老人都苦于剃头。夏天出村怕晒,冬天出村怕冷。后来,邻村浮山突然冒出了个剃头匠名叫阿礼。阿礼没有开剃头店,而是天天走村串寨,上门给人家剃头。
    阿礼每次出门从不吆喝,单靠一把不着调的口琴招揽生意。只要听到口琴声,就知道阿礼来了。阿礼管辖前村后寨几百个男人的头,大约一个月便来一次。一个村子一个村子轮流剃着。他提着一个褐色的四方形小皮箱,箱子里面装有刀、剪、荡刀布等剃头工具。他晴天一顶草帽,雨天一把雨伞。人们看到阿礼进了哪个村子哪个屋,便是哪个村子哪个屋的男人剃头之时。
    阿礼走村进户剃头,没有理发店讲究。一进屋,主人就搬出椅子指定剃头的位置,或厅堂或天井边。阿礼像主人一样,就近抬条长凳,把工具箱一搁,转身往墙上钉一枚铁钉,挂上油光可鉴的荡刀布,然后叫主人端个脸盆、烧一壶水,便忙开了。他没有准备毛巾,各人自备。剃头、刨面毛、刮胡须、挖耳朵……每个环节不多余,不花哨,省时省力,但一定干净,面目焕然一新。至于理发店那样玩花刀,阿礼对那些华而不实之事一概不干。洗头之事他只给洗一遍,有些特意给阿礼泡茶、递烟的人才给两洗一遍。如此一来,剃一个头也用不了多大功夫。当年剃头都是用手推剪。咔嚓咔嚓的手推剪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音,好像时钟滴答声让你清晰地知晓推剪游走在那里,感受时光分分秒秒流逝。
    剃头前,阿礼准会自问自答:你要剃什么发型,有“剪洋头”(周边推低,头顶上划出一道左右分明的发线)、“剪三号”(周边剪高,上边留长)、“剪光蛋剪”(即小平头)、“剃和尚头”(光头)等。记得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直留“三号剪”,母亲看我每次放学回家,总是满头大汗,便擅作主张要阿礼给我“剪光蛋剪”,我死活不干。她说,端午节快到了,气候渐渐热了,头发留得长长的,像戴一顶毡帽似的,让人看了多难受。任她怎么开导,我就是不答应。于是,母亲朝阿礼眨眨眼,努努嘴,示意“剪光蛋剪”。阿礼犹豫了一下,便果断地推成“光蛋剪”。顷刻间,满头厚厚的头发一把一把地洒落在地,我知道坏事了。好不容易憋到阿礼收手。我摸了摸头,再次证实是“剪光蛋剪”后,一气之下硬把围布撕成两半,还大声哭闹起来。顿时母亲怒目圆睁,转身操起扫把,气汹汹地冲我打来。还是阿礼一个箭步拦住了她。宽仁大度的阿礼不但没有生气,还对我母亲说:“不要紧,不要紧,孩子还小…….”从此以后,不知道是母亲不好意思找阿礼给我剃头,还是阿礼不愿意再给我剃头,反正我的头再也没有找阿礼剃过。
    阿礼所收的工钱比理发店便宜,大人5分钱,小孩3分。不过5分钱相当于当时六两米的价钱。村里有个叫阿瑞的寡妇,两个儿子的头都是用她家的剃头刀自己刮。在读小学的时候,全校也只有那两个“电灯泡”,调皮的同学经常都会去摸他俩的头来“穷开心”。那时农民很贫困,大多数人家手头拮据,挣一分钱都很难。尽管如此,谁都没有欠过他一分钱,大概脑袋毕竟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吧!
    后来,沁后社、渭庄、下柯等圩镇有了理发店,村民们就去理发店理发了,就连剃头的叫法也都变了。光阴荏苒,阿礼走村进户剃头已被载入史册,成为一道远去的独特风景。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