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考”失利转战“省考”,“省考”失利再战“市考”,在我们身边,总有这么一群人,把参加公务员考试当作人生最大的奋斗目标,他们从一毕业甚至在大学里就开始为各类各级的“公考”准备着努力着,即使一而再的失败,却依旧不放弃不抛弃……9月17日,福建省2011年秋季公务员考试笔试开考,全省共有6.75万人参加考试,竞争2557个公务员名额,平均录取比例高达1:26以上,我市也有四千多名考生在这次“公考”中角逐未来,17日中午,在莆二中考点,记者和几位心态放松的“公考”人聊起他们的“公考”故事。
“公考人”林嘉楠: 为了美好的未来,值得一拼
2008年我大学毕业,找了半年的工作,都不是很满意,于是下定决心参加公务员考试,只要条件许可,我就会报名。到今年秋季,我已经参加了四次“公考”,算是一个老资格的“公考”人,失败的原因很多,有成绩不上线,也有报考同一职位的人数过多被淘汰,还有面试被涮下来的,每次失败自己都总结一下经验,以备下次再战。“公考”作为一条路,该闯就要闯一闯,为了美好的未来,值得一拼。 第一次参加的是2009年的省春季公务员考试,报的是税务部门,不用想就知道这门槛有多高,但我还是全力以赴,光练习笔试的真题,我就做了前后近两个半月,每天掐着时间做,从国家的到地方的,做所有能找到的真题。这是对速度的训练。临近考试,很多人难免会着急、紧张,但我该做的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剩下的不是我能左右的,这就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部分运气。考试那天很顺利,居然提前将近 10 分钟做完,考场上只有一个人比我提前做完。 成绩出来是 75 分,不满意,但还是进入了面试环节。 面试十分关键,而我的性格又是偏内向的,这面试实际上就是往我最弱的方向攻击,但退缩就意味着失败。准备面试期间,我也参加了培训,还见了两个老经验“公考”人,是通过关系认识的,找他们主要是为了取经,但最终还是因为僧多粥少而失败,此后的两次考试虽然都准备的很充分,但最好的成绩也只进了报考职位的前三,一步之差没能最终入围。 印象最深的是去年秋季公考后参加的面试,那天下午,我排的比较靠后,因为成绩不错,我总觉得这次希望很大,可还是有些紧张,一直在等候室走来走去,进去后总算不是很慌乱,至少话说得出口,也算大声,四道题都会,5 分钟思考,5 分钟答题,脑子想了很多,但回答时话题却没怎么拓展,只回答了要点。因此分数很中庸: 72 分。虽然最终没被录取有些遗憾,但对自己已经多了一份信心。 通过这几次的考试,我认为“公考”还算公平了,没啥猫腻。所以惟一得到的结论是,靠自己。
“公考人”陈益斌: 公考只是一个过程,不是人生终极目标
村里一个人考上省公务员,改变了全家人的命运,家乡人对“公务员”的膜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的态度是只要是公务员,恨不得扫厕所都抢着干。这种氛围总是会撩拨父母的心,隔三差五就不淡定,打电话总要叨叨几句,让我“公考”。 我是2010年大学毕业,因为父母都是老师,也一直希望我能捧上“金饭碗”,改变家里没有“公家人”的局面,父母甚至比我还积极地搜集各类公考资料,到我毕业时,已经有两大摞不下二十斤的考试资料等我去研读,于是,我别无选择地报考了去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是环保部门的,和我的专业相符,可报名结束统计一出来,我还是吓了一大跳,录取比例是1:156,基本上没戏,但因为第一次参考,我很早就买好教材,决定好好应对,为以后积累经验。 去年公考我大概是8月开始复习的,复习强度还算大,早上大概8点半到11点,吃完饭,睡个觉大概一两点的时候再开始,5点结束。晚上再用功两个小时,几个月下来,我发觉那些书都快被我翻烂了,比高考还认真。考试时,因为没抱多大的希望,我的心态很放松,但看着人山人海的参考人员,我对未来的“公考”之路还是不乐观。笔试成绩出来后,排在招考职位的62名,没有进入面试资格,这也在意料之中,敢去参加国家公考的人,很多可都是大学里的精英人士,优势明显。第一次失利后,我给自己定了个两年公考的目标,没考上就好好找工作上班,别浪费自己的青春。 这次公考是我第二次参考,依然是准备的很充分,认真复习了三个月,试题做了万万千,总觉得很有信心,但结局如何就不得而知。我认为,虽然每年省公务员的招考人数都有增加,但报考人数增长得更快。挑战还来自试题的难度加大。题难量大,更要打好心理战,尤其是面试环节,心态往往能扭转局面。我认为公考是个过程,不能把它当作人生的终极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建立起正确的就业观,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只要能锻炼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你就是成功者!
“公考人”许晓慧: 拖家带口为公考,有怨无悔
我今年刚好25岁,是很多公务员招考职位对年龄的最高界限,而且我已经结婚生子了,拖家带口还能有勇气再次参加考试,我对自己都有些佩服。虽然我一直在努力,希望能通过“公考”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如果这次再考不上,我就放弃,因为客观条件不允许我再考下去,总的来说,两年来的公考经历,我是有怨无悔。 我第一次参加省公考就进入面试,当时对自己很有信心,因为成绩在报考职位中排名第一。为此,面试时我也是从头到脚准备了一番,比当年谈恋爱都认真。由于时间比较紧,加上以前没有面试经验,我的心理有些忐忑。但进入面试大厅时,我还是大大方方的坐稳了,因为过去并不美好的工作经历让我面对很多事情时,心态很快就会变得淡定平和了。 面试不算很正规,总共两个题目。我本来以为,答完一个题目,他们会有提醒,进入下一个题目。结果时间都是靠自己分配。我第一个题目用的时间相对较多,第二个题目就比较少。题目的形式和内容我都比较熟悉,回答的还是很有条理,美中不足就是时间没有分配好。这次考试,考官好像都比较严肃,基本上没有互动的交流。因为面试只是衡量是否进入政审的一个因素,他们还需要综合考虑。最终的结果,我没有太多的把握,只能顺其自然。 一个月后结果出来了,我有些郁闷,笔试第二自认为面试成绩也不错的我落选了,而笔试成绩排名十分靠后的两个人通过了,我无法评价这里面是否有人情分在,但事实告诉我,考得好并不代表成功。家人对这件事十分有意见,我的心里也有怨,但也无可奈何。 参加这次秋季公考是我最后一博,面对结果也会从容很多。当你知道结果的时候,无认成败对你来说都是一个过程,你会回味这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你的经验和教训都会提醒你,让你反思。
话说“公考”
谢英贤:公务员考试还是很热,其实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关键在于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选出人民需要的官员么?希望能够加强对于官德、官品的考量,让公务员真的成为“人民公仆”。 阿罗:近乎疯狂的公务员考试,说明了现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下,毕业生纷纷选择“金饭碗”、“铁饭碗”的强烈冲动和渴望!如何引导毕业生的择业取向将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王珏:公务员考试热,人事单位招考热,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大家对未来很失望,找个旱涝保收的地方躲起来,这说明我们的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出了问题。 晚报记者 林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