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教育
“每天锻炼一小时” 叫好难叫座
【发布日期:2011-11-01】 【来源:】 【阅读:次】【作者:】

    最近,校园里“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叫得十分响亮。按照教育部最新通知,学校体育课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至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要将上述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列入学校课表,认真组织实施。中小学校要将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将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情况作为年度考核重要指标,并与业绩考评、评先评优直接挂钩。

 

“每天锻炼一小时”再次登场


 
    根据要求,各学校应严格执行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目前中小学教学中,因为场地限制、学校领导对体育活动不重视、对学生安全的顾虑等原因,使得真正的“每天一小时”落实起来很有难度,
    据了解,早在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就在《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提出,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建议》中,明确了学生要每天锻炼一小时。2008年,《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发布,将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完成情况等列入评估内容。去年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今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多次强调“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2010年度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事业发展报告》称,2009至2010学年,中小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平均高达59.96%,到高中阶段有84.8%的学生视力不良;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20.3%,平均5人就有1个“小胖墩”,缺乏锻炼是重要原因。


     
 市区学校:年级越高体育课时越少 

 

    记者采访了我市几所重点小学、中学及部分农村中小学后发现,虽然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都积极开展阳光体育,但实际效果却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学生随着年级越高体育课时就越少,小学一至二年级一般可按正常安排4课时的体育课,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课时就会被缩减,一般到初中学校安排的体育课就变成每周2课时,高中每周1-2课时,而到了高三,体育课就完成消失了。
    “我们的‘每天一小时’主要是由课间操和体育课组成,我们高一的现在每周上2节体育课,因为高考对体育成绩没有要求,现在体育课就跑跑步、打打球,没什么意思,我宁愿去看书。我初中时体育课每周也是两节,因为中考对体育成绩有要求,学校和学生都不敢有懈怠,因此,初中时的体育课基本上都围绕考试项目进行,很功利,而且因为课时少,一上体育课,老师都要求我们超负荷运动,一节课下来让很多学生都有点吃不消。”刚刚升入高一的小楠用“无趣”、“无聊”和“没意义”来评价体育课。
    是什么败坏了孩子们上体育课的兴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考什么就练什么的“应试体育”是主因。尽管很多校园运动设施不错,但体育课的“花样”却是越来越少,特别是一些较危险的项目,早就没有开展。由于害怕孩子受伤,加上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难免娇生惯养,很难真正在体育课上得到锻炼。“一节40分钟的体育课,能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20分钟,孩子怕吃苦,学校也怕孩子出事情,以前小学体育还有很多项目,现在少了许多。我们也只能根据需要上课,比如学校要搞运动会,我们就会安排一些队列课程。篮球之类的课程,平时也会教,但仅仅属于娱乐范围,学不到什么东西。”小学体育老师郑敏告诉记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动项目枯燥、呆板只会让学生越来越讨厌运动。让学生们从心底热爱运动,才是体育锻炼的意义所在。”郑老师强调说。
    据了解,体育成绩在中考成绩中占有比重,也是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于是,不少学校考什么就安排学生练什么,“为考试而运动”十分普遍。这一评价体系关注的是体育测试成绩,而不是学生参与体育的过程,体育成为新的应试,让学生失去了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相较于“为考试而运动”,“为考试而剥夺运动或是放弃运动”更让人备感无奈。陈锐是市内一重点中学高三学生,他开玩笑说“自己已经两年没闻到体育课的味,高一每周两节通常会被别的科目占一节,高二开始每周一节但都是安排在下午最后一节课,勤奋的同学都用来写作业,高三开始休育课就绝迹了,复习都来不及,哪有心思去运动,活动放松的时间都安排在课间十分钟了。”
    对于很多毕业班的学生特别是重点校的高三学生,学习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体育课也在沉重的高考压力下被扼杀了。体育课或被用来考试,或在老师组织绕操场跑三圈后继续回教室看书。


   
 农村学校:设施落后影响教学质量

 

    采访中记者发现两个极端,一方面,城里的优质学校体育设施完善,但因为升学压力大让学校或学生不得不压缩体育课时,减少体育运动项目,为“应试体育”而开道,影响“每天一小时”的开展。另一方面,在农村中小学,升学压力没那么大,体育课时间也能有保障,但因为设施缺乏或落后,影响了体育课的质量,“每天一小时”的实施流于形式。
    吴嘉伟是我市一农村小学的体育老师,他所执教的学校生源只有100多人,全校只有一名体育老师,学生一般来自于农村的留守家庭。由于学校资金有限,所能提供给学生的运动器械也就是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和跳绳,学生在操场跑一圈能扬起两米高的灰尘,多跑一圈大家都变得灰头灰脸,学生能自由选择的运动方式也很少。虽然教学楼翻新了,但操场并没有扩大改善,运动设备也没有增加。吴老师特别羡慕城里的小学,“摔不痛的塑胶跑道,宽大的球场,先进的设备”,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喜好来选择运动项目。“我们也希望学生运动项目可以多元化,但学校没有条件给学生提供多样的运动器械。”面对现实情况,吴嘉伟显得无可奈何,学校不可能为个别学生购置,而由学生自己购买又给家长增加经济负担。
    莆田二中的柯家聪老师在《莆田市中学体育课现状调查与分析》中也谈到,很多学校场地器材不达标,有些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田径、球类器材都难以保证,由于场地器材陈旧、缺乏,学生练习兴趣难以调动,造成课堂练习密度不够,运动量小,尽管许多学校教师费尽心机,想方设法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同时,我市中学体育课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多数仍沿用二十年前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进行评定,主要以单纯测验如跑步、跳高、跑远、投掷的得分来评价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差异,造成只重结果轻过程,扼杀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也与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格格不入。

 

 “每天锻炼一小时”如何保障?

 

    中小学生体育教育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软肋,不断看涨的“健康负翁”让人忧心。据《2010年度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事业发展报告》称,2009至2010学年,我国中小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高达59.96%,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20.3%。
    我们究竟该如何做好“每天锻炼一小时”,以抑制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不断下滑的趋势,创造出向上转好的“拐点”?有人提出建议,认为要从两方面来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首先,应该确保学校投入,保障学校有足够、安全的运动场地和运动设施,同时,加大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力度,让社区共享。其次,改革学生评价体系。美国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真正的运动能力以及与大学培养目标的结合,所以引导学生普遍重视运动,在中学里都参加某个运动队。如果我们坚持集中录取制度,见成绩、分数不见人,必然使所有教育,转变为加分教育与曲线高考,难以形成多元评价体系,难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编后:作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压力重要措施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如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可以说,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教育部门,一向重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2007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但中小学生体质还是每况愈下。我们期望“一票否决”能给中小学体育带来动力。但与此同时,我们还是要反思,为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国家三令五申,相关部门重视,各种文件相继印发的情况下,体育还是学校教育的短板?“每天锻炼一小时”如何实施,才能让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出现趋良的拐点?       晚报记者 林依 通讯员 许丽冬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