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实践考核或成免费劳力
【发布日期:2011-09-27】 【来源:】 【阅读:次】【作者:】
六月份毕业后,福清师专外语系的许小楠就往厦门泉州跑,参加了一场又一场的招聘会,投放的简历不下二十份,应聘的职位有经理助理、办公室文员、贸易业务主办……面试、笔次、实践考试,一路过关斩将,似乎都是胜券在握,两个多月在三家企业做过实习生,但结果都是不了了之。最让人气愤的是,在一家电子贸易公司作实践考核时,小许和另外两个应聘者花了一星期时间把公司厚达二十八页的报关材料整理翻译成英文后,却被要求回家等通知,结果也是空欢喜一场。小许想仔细分析一下失败的原因,却实在不知所以然。再问问其他同学,才知道和她同遭遇的人真不少,很多同学都有为企业“白干一场”的经历。不甘心的小许特地回了一趟母校,请教了自己的辅导员。结果老师告诉她,现在有很多招聘会是假的,挂羊头卖狗肉而己,目的是吸引广大求职者为企业作宣传,实践考核不过是白白利用求职者的热情为企业卖力一回。 和小许一样,刚刚从莆田学院毕业的小陈也白白当了一回“免费劳力”。今年年初,他在一场大型的人才供需见面会上看中一家商场“招市场总监数名,月资2500元以上”的职位,简单的面试后,对方当即让小陈第二天就到商场实践考核。和小陈一样满怀希望的还有另外九名入围的求职者。半个月的实习期中,经理交给他们的任务是做市场调查,具体到统计全市各大小商场、超市中各类商品的零售价格、促销方式。为了应聘成功,十个求职者兵分五路,早出晚归逛商场、做调查,还冒着被人发现的危险偷偷登记对方的商品价格。十天后,每个人都写出一叠厚厚的调查报告。经理收下他们的材料后就通知他们回家等消息,几天后,小陈逐一给另外九个人打电话,结果证实没有一个人被招进去,大家都成了商场的“招聘托儿”,白白浪费半个月的时间不说,口袋里200多元的车票都没人报销。 对于很多大学生频频遭遇的“虚假招聘会”,一些负责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分析说,一些用人单位把招聘当作了形象宣传,借招聘之名行广告之实,名列各类诱人的工作岗位吸引大量的求职者,实际却是为给企业树立招牌,并且利用求职者的实习期为企业免费打工。为此,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首先要立足于自己的客观条件、能力和就业取向,有选择地考查招聘信息、参加招聘会,同时摸清对方的“底牌”,对那些长时间张贴或发布的招聘广告要特别注意,警惕“求职陷阱”。一家信息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就明确指出,公司如果只招两个人的话,可能打出的招聘广告就是招二十个人,应聘的人大约就有100多人,知道这家公司的人按家庭成员1:3算,可能就有300多人。此类招聘广告比其它广告要便宜而且实惠的多。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为了做广告,造成轰动效应,虽然本来不想招人或无力招人,却还是在媒体上发布“诚聘英才”的信息,甚至大张旗鼓地举办招聘会。诱人的职位加上高薪报酬,结果是应者如云。于是,企业留下一部分优秀的人才参加实践考核,为自己做一些难度大的工作,应聘者为了赢得机会,往往会竭尽全力超额完成工作。实践期一结束,企业就以各种理由把就聘者打发回去。 晚报记者 林依 |
- “委”以重任 “育”见美好
- 薪火相传 新梅初绽
- 绿色“充电宝” 蓄能山水间
- “中国银饰之乡”上塘珠宝城打造海西首个银饰珠宝产业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