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教育
别误读了因“材”施教
【发布日期:2011-12-20】 【来源:】 【阅读:次】【作者:彭薇】
   近来,有关给学生“贴标签”的话题还真不少:先是“绿领巾”事件,再是“三色”作业本。说穿了,无非是按照学习成绩给学生划分等级。日前,某地一所中学分批开家长会,引起诸多家长不满,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教育歧视。但笔者以为,分批开家长会的做法,并不是“绿领巾”的翻版,但对于因“材”施教的理解,还有失偏颇。
  给家长们分批开会,学校想必也是出于好心,能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成绩优秀者,了解其家教是否有高明之处;而暂时落后者,了解其是否受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分批开家长会并不是简单“贴标签”,究其目的是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与学校配合,促进孩子的学业发展。毕竟学生之间的确存在差异,不能因为一味讲究教育公平,而抹杀了这些差距,对所有学生“一刀切”。
  但是,分批开家长会的这类“因材施教”,其观念还显狭隘。因材施教,最关键的问题是因什么“材”。遗憾的是,目前多数学校将“材”的标准定义为学习成绩好,无论如何“施教”,也是围绕提高学习成绩这一核心思想而展开。然而,真正的“材”,还包括了个性、特长、能力。
  由此,笔者想到《论语》上的一个故事。子路、冉有都问孔子:“听到了就该去做吗?”孔子给出的答案是不同的,因为冉有性格犹豫不决,遂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孔子就劝他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孔子的做法,很好地诠释了因材施教的真谛。
  期待分批家长会能产生更高级的“版本”,除了简单告知成绩,还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特长,挖掘潜力,知晓学校的个性培养方案,这样的因材施教更能赢得掌声。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