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教育
走在学习成长的路上
【发布日期:2014-12-15】 【来源:】 【阅读:次】【作者:莆田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 林莺歌】

    2014年11月15日至11月21日,我们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及成员在市进修学院的组织下,参加了在东北师范大学举行的为期一周的高级研修培训活动,开始了心灵之旅。
    短短五天,我们聆听了五场学术报告,观摩了四节优课,参观了两所名校。东北师范大学赵刚教授的《访以观感:犹太人的成功与奇迹给中国教育的启示》、石艳《彰显管理艺术  构建有效课堂》、王海英的《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等学术报告,以前沿的教育理论,丰富的实践案例,启迪我们对教育本质的再思考!名校的特色办学为我们诠释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观,不但开拓了我们的视野,还为我们提供了可学习的范本。尤其是我们小语室的郭佳冰老师和天津路小学的同课异构活动,更是此程的点睛之笔,南北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设计思路,演绎出不同的风采,却展现了同样的精彩。
       

 

让孩子成为自己


    纵观几场讲座,专家们都提出中国教育的功能发生了异化:上学为了考试,考试为了分数,分数排出名次,名次决定升学,升学判定成败。专家们的忧虑也引发了我们的深思: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教育背离初衷?一是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或把成功狭隘定义为考分,或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二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一些学校已经失去了教育的理想,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分数和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的唯一标准。
    我们身为教育的局中人,既是学校教育的老师,又是家庭教育的家长,双重的教育者成份让我们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我们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实践证明,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发现“我是谁”比“成为谁”更重要,父母和老师应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一方面,要放弃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值,只要我们把期望和目标定位在一个恰当的层次上,静待花开,不着急,不放弃努力,教育引导才会显得更有效。另一方面,父母或老师要无限相信孩子的潜力,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挖掘生命的潜能,鼓励孩子自信大胆、坚定地走自己独特的成人、成才之路。
    可能有的老师认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考试不改,教育难兴”。但朱永新教授认为:“哪怕戴着‘镣铐’,也可以跳出精彩的‘镣铐舞’。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努力为孩子撑起一片成长空间,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学生心灵的守护者

 


    现在,许多家庭教育是一俊遮百丑。只要考试分数好,父母就百般宠爱,给予各种奖励。而成绩之外的成长却往往被忽略,如充足的睡眠、轻松的情绪、正常的交往、独立的思考、自立的准备。一些孩子在一味追求分数的道路上,渐渐地偏离了人生的正道,误入了歧途。如赵刚教授列举了卢刚、马加爵、李天一等例子,他们的惨痛悲剧为我们敲响了教育的警钟。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认真反思和改进我们的教育。作为家长,应该认识到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父母应该更关注孩子的心灵和人格成长。作为教师不能只关心学生的分数、成绩,而对孩子的情感、思想和意愿不闻不问,这样的老师不是好老师。真正优秀的好老师应关注孩子心灵成长远胜过关注分数。
    那么,我们怎样做好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呢?王海英博士的讲座《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让我们听了如醍醐灌顶。王海英博士从案例到措施,从心理辅导到人格特征,从生物学因素到遗传学因素,从精神分析法到行为脱敏法,多角度,多层次讲解了中小学生心理障碍、心理困惑、心理疾病,使我们深度了解到了中、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学习了如何解决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困惑、学生厌学、学生上网等办法。
    “问题不是问题,如何面对问题才是问题。”是王海英博士送给老师们的一句话。这句话很有哲学的思辩色彩,不怕出问题,关键是怎样解决问题。相信有了正确的认识后,我们会在呵护孩子心灵成长时且行且思,永远做孩子心灵成长的守护者。
    

 

家校合作,助力孩子成长

 


    赵刚教授指出在互联网时代,学校功能在衰弱,家庭功能在走强。
    石艳博士也提出“家校合作 共建有效课堂”。她认为有三种角色存在于课堂:老师、学生是显性角色,还有学生背后的家长是隐性角色。虽然家长不参与课堂活动,但家长的影响时时通过学生显现出来,我们不能忽略了家长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应该说,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但目前,有一部分家长虽为人父母,但无能力或无时间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往往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了,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长中有心无力者有之,无心无力者也有之,怎么办呢?谁来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呢?
    石艳博士提出把“家庭教育”纳入学校管理,让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我觉得这一做法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实践,去推广。尤其是信息化时代,人与人的沟通变得更快捷、更方便,我们和家长维持积极合作的关系应该不是难事。如我们学校的很多班级建立了QQ群、微信群、校讯通等平台,和家长建立起积极密切的关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学校期初、期中、期末都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同时还会邀请一些优秀的家长到校做讲座,分享成功经验。老师们也会向家长推荐有关教育的书籍,提倡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有条件的家庭尽量在家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这些家校合作的举措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很多家长愿意和老师共同携手,为孩子的成长付出心力!
    研修结束了,但带给我们的思考还在继续,行动还在跟进!带着一颗对教育虔诚的心,我们将和孩子一起继续行走在学习成长的路上……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