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教育
毕业生求职的困与惑
【发布日期:2014-12-15】 【来源:】 【阅读:次】【作者:】

   寒假即将来临,2014届高校应届毕业生也将结束他们在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学期,开始忙于实习、找工作,奔波于学校与社会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社会定位,成为他们下学期学校生活的主题,而求职季的困与惑将伴随不少毕业生奔波在各大大小小的人才市场招聘会上。
    据了解,2015年我省省内高校和省外高校福建生源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达26.6万人,增幅2.5%,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去年我省省内高校和省外高校福建生源毕业生总量24.8万人。大学生人才市场供给不断增长的势头,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调查显示,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中的自我认知上,认为自己不符合企业要求与自觉迷茫,是造成他们就业难的两座大山。        

 

 

   两个毕业生的求职故事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求职方式也不同,让我们来看看两个大学生不同的求职方式。
              

 

网上求职

 


    “您好,我想应聘贵公司的XXX职务,请问,我的简历应该投到哪里呢?”
    这是福州大学计算机专业2014届毕业生陈正每天和网上各个招聘单位的常规“对话”。面临毕业,每天早上一起床,只要没课,陈正就会先上一些就业信息网,迅速搜索自己满意的招聘职务,根据各招聘单位的要求,修改一下自己精心制作的简历并很快投出去。
    陈正告诉记者,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他最初的愿望是想进入类似新浪、搜狐这样的门户网站,而软件开发是他的兴趣,可求职过程并不那么顺利,几个月下来,他还是没找到满意的岗位,经验和身高成了很大的障碍。为此,在老师的建议下,他改变了求职观念,决定先就业再择业,等工作几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后再跳槽。
    一旦起点要求放低了,陈正开始频繁给一些招聘单位投递简历,给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列了个“框架”:网站维护、网页设计等一些较基础的工作。
    有了这个“框架”,陈正对照着给急需这些专业人才的公司打了电话。放低就业标准的陈正很幸运,口头沟通并达成意向的5家单位都让传去了电子简历,还有2家单位当场约定了面试时间,小试“牛刀”的陈正十分高兴。
            

 

特色求职


    莆田学院美术专业毕业的李琳琳,只想当老师或进广告公司,所以求职很有目的性,只看学校或广告公司的招聘广告,并且搞起特色求职,经常到人才市场招聘会上一试身手。
    李琳琳的特色求职是重视简历的设计制作,她利用一手漂亮的书法手写简历,“这样一来可以让招聘人员眼前一亮,二来也可以展示自己的书法特长!”投一份手写简历可以推陈出新,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李琳琳每一份手写简历都要花2个多小时制作,字迹刚劲有力,排版整齐,还是双语版的,显得格外抢眼。整个简历分基础篇、特长篇、设计篇——涵盖了成长三部曲,唱响了求职路上的凯旋歌。
    李琳琳说,现在的简历越来越雷同,想通过这样的方式,给招聘公司一个好的印象,这不,在今年8月底我市公务员局主办的一场大型人才招聘会上,李琳琳就用自己的“特色”成功应聘,和我市一家知名的广告公司初步达成就业协议。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总监陈先生介绍,现在参加应聘的毕业生很多,简历堆积如山,如果应聘者的简历有一些很独特的地方,一般都会受到关注。

     

专业调研报告解读毕业生就业环境

 


    国内最大的网络招聘平台“智联招聘”不久前发布“2014年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调查涉及求职行为与态度、获得面试的机会、是否成功签约等各个方面。挂网问卷调查对象为全国2014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有效样本52461个。
    调研显示,2014届大学毕业生对待高学历的态度渐趋理性,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的比例为76.3%,仅5.4%的人选择毕业后出国继续学习。去年选择就业的比例为68.5%,今年选择继续学习深造的学生比例则有所下降,尤其是选择国内继续学习的比例由去年的17.5%下降至今年的14.5%。选择创业的学生比例也由2012年的5.8%下降为2014年的3.2%。
    在2014年的毕业生中,37.5%的毕业生投递的简历数在10-30份之间,所占比例最高;23.4%的毕业生投递的简历数在10份以下;22.1%的人超过了50份;投递简历在30-50份之间的占比为17.0%。94.8%的人获得过面试机会。其中,获得3-5次面试机会的人占35.7%,所占比例最高。获得5-10次面试机会的毕业生占比为25.8%,获得1-3次面试机会的占比为20.1%。截至2014年2月底,仍有5.2%的应届毕业生尚未获得任何面试机会。约六成学生拥有1-3个Offer(签约意向)。据对未获得Offer的大学生的调查,其主要原因是未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占比达45.7%。企业在选拔人才时更倾向于雇佣有相关经验的人,因此,有相关的实习经历成为大学生成功获得Offer的最重要原因。
    对待薪酬上,调查显示,应届生对首份工作的期待月薪跟学历成正比,77.6%的应届生期待月薪集中在3000—6000元。
    从学历的角度看,专科应届生对2000以下月薪的接受程度最高,本科应届生对首份工作的期待薪酬在3000—5000元区间者最多。硕士及以上学历应届生对低薪的接受程度最低,对高薪的期待最多,其中三分之一选择4000——6000元,22%选择6000—8000元。
    专业学科也影响应届生对薪酬的期待。数据显示,计算机类学科应届生对首份工作期待薪酬最高,16%的选择6000—8000元,8%选择10000元以上,均高于其他专业学科。而文科类专业如文学、史学、法学专业的应届生对薪酬期待最低,4000元以下的占66%。
    智联招聘专家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找工作前仅仅拥有学校学习到的相关知识是不够的,大学生需要进入职场,经受相关的工作训练,掌握工作的基本要求,这将有助于他们成功获得Offer。

  

解决大学生就业关键还靠自己


    虽然大学生就业问题依然严峻,但通过在招聘会现场调查发现,大学生们对于就业的期望值却并没有降低。近日多所高校出炉的应届毕业生调查也显示,虽然大学生们择业最关注岗位的晋升发展情况,但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稳定”却首次成为他们最重视的因素。
    对于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有35.83%的大学生认为就业难是应届毕业生过多造成的,有超过50%的学生觉得原因在于期望值过高和就业眼高手低。而对于自身的不足之处,不少大学生们有着清醒认识,能够“达成共识”的是:太自信、太自我、不踏实、有惰性;浮躁功利、眼高手低、恒心不足、怕苦怕累;对自身认识不清、期望值过高、合作意识差、抗压能力弱。
    有关专家认为,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固然有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教育专业与就业市场需求不配套、薪水与预期相差较大、招聘单位门槛过高和性别歧视等外部原因,但主要是大学生自己就业观念陈旧,放不下身段,不能与时俱进所造成的。大学生只有自己彻底转变观念,才能有效破解就业难题。
    时代在前进,首先要破除传统的“大学毕业当干部、是白领”的思想,眼睛不要光盯着“公务员”“机关”“国企”等,如今到“民企”、“服务行业”和自主创业并不丢人,当工人、从事服务性工作、干个体同样大有作为。很多实例都证明,心中无框框,就业天地宽。其次,要认真对待毕业前的实习,锻炼、培训、提高自己的能力、技能、经验和就业能力,化解因人为因素带来的就业难的矛盾,以弥补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眼高手低的不足。再次,参加招聘会不要希望能“一步到位”和“一味求稳”,应合理定位、不盲目攀高、适当降低期望值。根据实际情况,可先找一个合适的岗位,打好基础,再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毕业生希望高薪、稳定是可以理解的,但工作能否稳定不是由工作单位的性质决定的,而是由求职者的工作能力决定的,希望大学生都能认识到这一点。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