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教育
回顾2014考研“新”事
【发布日期:2014-12-29】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吴林玉 整理】

    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高等学校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标志着研究生“自费时代”的到来。9月,研招网开通“推免服务系统”,它是全国统一的推免工作信息备案公开平台和推免生网上报考录取系统。11月,教育部等六部联合推进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自2015年起不再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而是实施以“5+3”为主、“3+2”为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此外,女生考研人数越来越多、大学能否培养作家也成为了今年的热门话题。
    下面就跟着我们一起回顾2014年发生在考研领域的热门事件吧!

新事1:
研究生告别公费

    根据新规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所有被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将全部自费。现阶段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学费标准,原则上硕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10000元。
    对于高校来讲,摒弃原有的“公费生”“自费生”这种分类,更方便研究生教育的管理。同时,建立新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也有利于激励学生在学业上积极进取,打破平均主义,奖励优秀,最终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然而,对于刚参加完考研的学子以及正“备战”的考研大军来讲,的确会有或多或少的担心,家境贫困的学生更会担忧能否上得起学。其实考生也不用担心,凭奖助学金完全可以实现读研不花钱。新政完善了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提高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最高限额。政策指出,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将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国家助学金,并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并加大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津贴资助力度。

新事2:
“推免服务系统”开通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提出对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程序进行调整优化,要求从2014年起,推免名额不再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再设置留校限额。推荐工作统一于每年9月25日前结束,推荐工作结束后启动接收录取工作,接收录取工作统一于每年10月25日前结束。推荐阶段招生单位不得进行与考生签订接收录取协议等工作,接收阶段不得开展推荐工作。
    同时,教育部建立“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管理服务系统”,作为推免工作统一的信息备案公开平台和网上报考录取系统。所有推免生均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填写报考志愿、接收并确认招生单位的复试及待录取通知,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可自主多次平行报考多个招生单位及专业。
    根据规定,所有推免生均享有依据招生政策自主选择报考招生单位和专业的权利,所有推免名额(除有特殊政策要求的专项计划外),均可向其他招生单位推荐。推荐高校要充分尊重并维护考生自主选择志愿的权利,不得将报考本校作为遴选推免生的条件,也不得以任何其他形式限制推免生自主报考。

新事3:
网上报名新变化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明确研招报名条件之一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这表明,在研招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可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可以报考硕士研究生。
    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推免服务系统”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推免生(含推免硕士生和直博生)的资格审核确认、报考、录取以及备案公开等相关工作均须通过“推免服务系统”进行。推免生不进行现场确认。统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新事4:
    7年制临床医学改为“5+3”模式

    11月,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根据《意见》,自2015年起不再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而是实施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据了解,目前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是七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是五年制。作为近期任务,《意见》对临床医学教育的学制做了具体的改革:要加快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意见》要求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新事5:
女研究生“逆袭”考场

    2013年教育部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女硕士首次超过男生,在当年的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占到50.36%,比男生多了近万人。而到了2012年,全国143万余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已比男生多4万人。全国女硕士人数连续3年超过男硕士,就连一些理工类专业,女研究生人数近年来也呈大幅上升趋势,虽然还没超过男生,但也大有平分秋色的态势。为何高校硕士研究生中女生的人数会越来越多?有关教育专家分析指出,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因素:教育体制和就业形势。
    推迟就业压力是很多女生参加考研的重要原因。眼看着毕业的时间越来越近,招聘会跑了一场又一场,碰壁的次数越来越多,找到理想工作的愿望渐渐化为泡影。于是,不少原本想一毕业就工作的女生纷纷调转方向备战考研。这样做,一方面至少比一毕业就失业强;另一方面,考研也是给自己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有的人本科学的专业比较冷门,在研究生阶段换一个热门专业,也许能给将来就业增加一个筹码。
    另外,不少单位在招聘时对学历有要求,一张硕士文凭会有助于未来找到满意的工作。通过拿到研究生文凭,弥补生理方面的弱势,增加求职优势,应对求职性别歧视,也是一部分女生选择考研的理由。

新事6:
作家能否“大学造”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增一个硕士专业方向—“文学创作”,并聘请格非、严歌苓、李洱等知名作家出任学生导师。莫言将担任导师组组长。此前,北大、复旦等名校也曾开设写作专业,但高调喊出“培养作家”的,北师大还是独一家。
    “文学创作”专业培养模式有何特殊?作家,真可以通过大学教育来制造吗?北师大的尝试,让这一争议多年的话题,再次摆在人们面前。
     这个全新的专业实行“双导师制”——一位校内导师加一位作家导师。第一批作家导师共有6位,包括李敬泽、格非、严歌苓、李洱、欧阳江河与邱华栋,每位带1—2名学生。
    第一学期的6门课中,只有两门与写作有关,而这个比例将会持续整个研究生阶段。“有2/3的课程都与当代文学专业一样。”文学院副院长张清华介绍。
    看似“本末倒置”的课程设置,引起一些学生的不理解。但在校方看来,这些学术性课程是必要的。一方面,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成长为作家,和学术型硕士上一样的课程,有助于他们将来就业;另一方面,这些课程能够加深学生的学养和底蕴,对于创作能力的培养也有帮助。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