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教育
支教“天山” 谱写大爱“出塞曲”(下)
【发布日期:2015-11-02】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吴林玉 通讯员 林永忠】

    又一个金秋时节的9月,我市再次送别新一批共11名干部和技术人员远赴新疆玛纳斯县开展对口援疆工作,其中有5位来自我市各中学的一线教师,他们有的年近半百却勇挑重担、有的痛失至亲也忍痛远行、有的家有弱妻幼子却无悔选择……他们是仙游华侨中学的陈金朋、莆田第七中学的许阳高、莆田二十八中的叶建强、莆田第四中学的刘绍伟、莆田第十二中学的龚哲杞……他们带着领导的重托、亲人的牵挂,支教“天山”,谱写大爱“出塞曲”,支持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
    十月中旬,记者连线采访了5位老师,让我们来听听来自“天山”的肺腑之音。

 

 

援疆初体验

莆田第十二中学    龚哲杞

    从7月底接到学校指派我前往新疆玛纳斯支教的通知到9月份中旬出发前这一段时间,我的内心是忐忑不安的。家人的担心,同事朋友的关心都加重了我自己的心理负担,担心人身安全、水土不服、气候适应,以及和当地同事、学生的交流等问题。
    9月中旬,我们与同批的福建援疆干部一起从福州出发前往乌鲁木齐,在整个行程中就感受到了沿海和西域的巨大差异。进入新疆后首先面对的是2个小时的时差。清晨,习惯7点多早起,天却还是黑的。夜深了,外面仍是白天,无法入眠。接下来马上面对因气候干燥饮食偏辣造成的口干舌燥、喉咙沙哑、嘴唇干裂、皮肤龟裂,鼻子出血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对于一直在沿海边长大的我来说,在生理上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而最难受的是亲人的远离。在家习惯了父母的唠叨,妻子的啰嗦,孩子的吵闹嬉戏,到了新疆一个月后,深刻体会到一个人的孤独,夜深人静时更是怀念家的温暖。
    既来之,则安之,我开始努力克服水土不服造成的种种身体上的不适,在心理上先为援疆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我开始认真研究国家的民族政策、宗教法规,民族历史、宗教历史,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争取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合到新疆人民当中,早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同时,福建莆田援疆指挥部的领导和援友们在生活和工作上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在指挥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走进玛纳斯县六户地镇贫困户马兰英家,并与她结对帮扶。七十多岁的马兰英是个性格开朗的老太太,因家中有个腿部残疾的独生儿子,再加上自己年事已高家境比较困难,急需帮助,她也是我进疆来的第一位新疆朋友。
       教学工作上,我们前往玛纳斯一中报到时,一中的方校长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强调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希望我们不要与沿海的学生做比较,更希望我们援疆老师能带来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玛纳斯一中的进步与发展。根据学校的安排,我担任高一(2)班和(6)的教学工作,其中2班是重点班,6班是平行班。经过一个月的接触和教学,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竞争意识不强,学习动力不足,上课期间注意力不能集中,不喜欢思考,存在作业抄袭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当地的具体情况,与同组的老师交流才知道,新疆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与沿海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别。这里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和外界缺少联系、沟通,从而导致其观念陈旧,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这样一来,学生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和动力,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了解了这些具体情况后,我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跟学生个别谈心、交流,给他们讲述外面世界的精彩,使他们在思想上与沿海学生接轨。给他们讲科学家的故事,讨论科学与人类的关系,树立起远大的学习目标,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改善其在课堂上的表现。万事开头难,我坚信,接下来只要坚定信念,定能实现我的教学理想及奋斗目标。

 

 

感悟天山之魅

莆田第四中学   刘绍伟

    从莆田来到了万里之外的新疆昌吉市玛纳斯县第一中学进行援疆支教。恶劣的气候、陌生的环境、迥然不同的风俗习惯、急待沟通了解的一群孩子,以及对家乡亲人的不尽思念,这一切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即将面临的考验与挑战。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才真正让我尝到思念故乡的别样滋味。
    援疆支教活动是国家的民族政策、学校的政治任务、个人的工作历练。我能来新疆支教是组织的关怀、学校领导的信任,也是新疆的需要。9月15日踏上去新疆的旅途。在福州培训半天以后,16日下午到达新疆。再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组织部进行为期三天的集中培训,详细了解新疆的情况,专题报告有:新疆反恐维稳形势与任务;新疆民族发展史和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通过培训,我真正感觉到天山的魅力:不到新疆,不知道新疆的地有多大;不到新疆工作,不知道新疆的地理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和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不到新疆生活,不知道新疆民族的多样性和宗教信仰的特殊性。
    选择到新疆支教,就等于选择了坎坷和困难,就等于选择了吃苦和受累。现实总是比任何憧憬和疑惑都会来的快一点点。第一次自我介绍、第一堂课、第一次提问和释疑,都在将及未及的准备中应接而来。没有相应教学器材,没有配套的教案,有的仅是手中的寸寸粉笔和身前的三尺讲台。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语言习惯,这里的孩子和我曾经教授过的学生们相同的,只是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眸和澄净的心灵。执教初期所遇到的困难,远远超出了我的心理预期。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我可以通过加班加点备课备案来弥补;没有充沛的教学课时,我可以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来平衡。可是依然有很多问题令我束手无策。比如学生的语言习惯和学习习惯,但看到就算是最荒凉的沙漠和戈壁滩,也会有屹立不倒的红柳胡杨扎根生长时,我有了朴实的感悟:在大自然如此严酷的考验面前,一样有办法创造一个美丽的绿洲。更何况我这点挫折挑战呢?知难而上,不正是我们每一个援疆工作者都具备的素质和魄力吗?我用最短的时间,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及时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进入了角色,决心以自己的努力,来领悟“援疆支教”的真正含义。
    在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中,我将时刻提醒自己要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牢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认真做事,树立形象,把莆田先进的教学理论传递给玛纳斯县一中,为莆田四中教师品牌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