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教育
高考在即 专家为家长考生“支招”
【发布日期:2016-05-30】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吴林玉】

        高考在即,考前一周怎么安排复习?考生应该如何应对考试前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该注意哪些细节?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林菁及部分高三一线教师,针对考生考前容易出现的各类状况,提出了建议。

  [生活篇]
  高考前一周左右,很多学校都会放假,让考生在家自主复习,以便调整好状态,应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因此,考生必须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生活学习节奏,把自己调整到最佳备考状态。那么,怎样设定生活和学习节奏才是合理的呢?华侨中学高三班主任陈志强老师建议:
  避免两个极端1. 彻底松懈。完全把书本丢到一边,成天看电视睡懒觉。这样容易造成考试时精神难以集中,不但有可能考不出好成绩,甚至有可能比平时模拟考试的档次还低;2. 过于紧张。有的同学则是不停地给自己加压,在这几天中拼命地背书做题,希望能在题海战术中蒙到高考题目。结果闹得考试的时候疲劳过度,精力不支,大脑一片空白,连平时会做的题都不会了。
  亦张亦弛  劳逸结合考前几天既保持适当的兴奋状态,又稍微放松一点,为高考准备好体力精力。
  在生活方面,由于高三学生通常每天都要学习到很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身体的生物钟已经适应了这种节奏。在考前几天,考生不必打乱这种节奏,只要比日常习惯稍微提早一些(如晚上10点左右)睡觉,早上6点或6点半起床就可以了。此外,可以安排适当的体育运动,如慢跑、打羽毛球等,既可以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又有利于饮食和睡眠。
  在学习方面,可以模拟高考的时间程序来安排复习,在每天上午9:00到11:00和下午3:00到5:00的时候——也就是高考的考试时间,集中做一份难度适中的试卷,或者加强复习的强度;其他时间则用来总结做的试题,或者复习基础知识,这些时间段中,学习的难度和强度都不必太大。这样安排复习时间,有助于将神经的兴奋时段调节得和高考的节奏一致。
  [复习篇]
  高考前一周,每个考生都应该合理设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到了考场上,才可以迅速进入状态,使自己多年的辛苦积累,换得应有的成绩。 针对考前的具体复习方法,即是高三老师又是考生家长的林炳忠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建议——回归课本 梳理知识课本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参考依据,命题者主要是通过课本来了解中学的学习内容的。所以,考前回归课本是明智之举。
  此外,每天应该做适当的练习或测试,难度和题量都不要太大,主要是为了保持“考感”,避免到高考时因为几日不练,一下子找不到感觉。
  研读大纲  把握要点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命题的范围,并为命题者规定了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和方向。所以,在考前几天,应该再仔细研读各科的考试大纲,把握住考试的要点。
  梳理知识  总结教训在高考前几天,不要再强迫自己去记忆那些难度比较大、容易混淆的东西,而应该着重于复习整理基础知识,要注意主要定理的变化类型,把握住基础的知识点。还要注意总结以前考试和练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点,避免在高考中再犯类似的错误。
  [家长篇]
  高考的战役就要打响。考前几天,一些考生选择待在家里复习,与家人一起度过。那么,家长和孩子又该如何相处,才能给孩子带来良好的应考状态。已经连续为我市考生开了五场考前心理辅导课的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林菁老师建议说,此时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因为这些,都会对考生的心理产生影响。智慧的考生家长应该三做三不做。
  营造良好的复习环境良好安静的复习环境会使得孩子心态平稳,有助于提高复习效果。因此,在考生自我备考的阶段,家长要想方设法使家庭的环境相对安静。
  “就是要离婚,也要等到孩子高考后再说。” 林老师说,“高考前,家长要尽量避免家庭纠纷,尤其是不要在考生面前争吵。”家长每天可以看看新闻节目等,最好不要看太过于吸引考生的电视节目,以免引起孩子看电视的欲望,使孩子分心,影响复习效果。在这个阶段,最好不会客,否则将影响孩子安心复习;实在要与客人见面,最好在家里以外的地方。
  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是否稳定,这是影响考生高考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考前,一些考生选择回家,不光为了方便,更多的是想通过家庭柔和的气氛,缓解一下紧张的神经。家长最好装得跟没事人一样,保持情绪稳定,这样就有助于考生的情绪稳定。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尽力就行,没什么关系的。这样就可以减少考生来自家长一方的压力,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更容易对考生的心态产生积极的影响。
  多做事  少说话在考生复习的时候,家长不要一直关注孩子的备考情况,可以帮助孩子处理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比如照顾好考生的饮食,不要刻意补充营养,大鱼大肉的,最好按照平常的标准,可以添加一些夏季消暑的食品。另外,督促考生的时候,一次两次的提醒就够了,不要来回提醒,很容易让考生产生厌烦、焦躁的情绪。
  不要与其他孩子攀比很多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时,喜欢拿其他的学生进行对比。高考前夕,孩子的压力已经够大了,家长再跟着攀比责骂埋怨,只能是乱上添乱。更不要唠叨个没完没了,这几乎是所有考生家长的通病。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时时对孩子说,要抓紧时间复习,其实孩子的心理也非常紧张,越说孩子越紧张,越说孩子越烦躁。这样会让孩子产生“我要考不好,对不起爹妈”的想法,增加孩子的思想负担,对考试不利。更极端的,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
  不要监视孩子高考临近,家长生怕孩子在最后的冲刺关头没有进入最佳备考状态,很多家长总是询问考生的备考情况。这种很可能会使考生以为家长在“监视”自己。与其监视和限制孩子的行为,不如加以观察和指导。如果孩子是外出和同学讨论学习,如果孩子和同学在电话里聊聊轻松的话题,也不要制止。
  [心理篇]
  林菁老师告诉记者,在进校门给考生上心理健康课的过程中发现,高考临近,一些心理素质不强的考生必然会出现一些心理波动、情绪不稳定的状况,影响备考。比如最后几天,在无比熟悉的教室里,有的考生却觉得很压抑,平常天天看的课本,现在怎么看都觉得烦闷,甚至看到不愿再进教室,不愿再看书。因此,她都会建议考生出现这样的问题,不要强迫自己。最好能换一种方式。假如不喜欢教室,可以到其它地方学习,不喜欢看课本,可以找些以前做过习题再做一遍。在考前考生不要强迫自己去做什么,最好能顺着自己意识来。在放松自己的同时,也要适度紧张。
  还有一些考生看不进书,总感觉自己掌握的知识不扎实,这也是心理紧张的具体表现,属于正常现象,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疲劳战术,必须缓和紧绷的神经。在考前最后几天时间里,考生可放下书本,适当参加文体活动,但要避免激烈运动;同时在休息的时候应注意梳理知识系统,以巩固知识。考生这时也可以提醒自己5%和95%的关系,即自己所学的不可能覆盖所有知识点,自己学会了95%,还有5%没有学会,运用所学的95%便足以应对高考,不用因为5%的知识点没掌握便怀疑自己能力。
  林菁认为,考前烦躁是由于考生还未准备好面对高考,心里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没底产生的紧迫压力所致。考生在应考时可以对自己说“我尽力了”,把自己心态放低些,并可通过散步听一些轻缓的音乐平复心情。如通过几种方式仍不能缓和自己的烦躁心情,可以到一个空旷地通过大叫、大喊等释放压力,缓解心情。每天的生活要有规律,使自己兴奋的时间和考试的时间相一致。这样到睡眠的时间,头脑不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