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传统制作工艺之雕刻
【发布日期:2012-10-09】 【来源:】 【阅读:次】【作者:】
美仑美奂的每件家具,都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雕刻艺术大师们以凿、雕、修、刮、磨等精妙艺术手段,一丝不苟,精雕细刻,创造出构图生动,形象鲜明,线条流畅、技艺精湛的家具精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富含传统家具特有的艺术气质。 所谓技法,就是木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地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优美的刀法之所以形成,是技术达到纯熟的表现。时常有人在临摹一张好画时,感到最难的莫过于笔触,因为笔触是作者心灵与技巧的产物,刀法也如此,是任何模仿都难以体现的东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圆刀排列、平刀切削……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其魅力是其他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 主要雕刻技法如下: 平刀块面法: 主要是在凿坯时用平刀大块面的切削出作品的轮廓和结构部分,使其产生粗犷有力的斧劈刀削感,所以运刀必须稳、准、狠,刀刀相符、爽气不腻。平刀块面法的运用过程实际上也是用简单抽象的几何形体概括各种复杂形体的造型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将每一个形体、每一块骨路,肌肉减化成大大小小的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平刀块面法可以结合一些圆刀贯穿于雕刻的全部过程以形成最后的艺术效果,也可以只运用在雕刻的初级阶段作大形处理,然后再用其它刀法做由方到圆的更丰富细腻的刻画。
圆刀雕琢法: 由于圆刀刀法不肯定,刻出的形体轮廓比较含糊,产生的凹凸感又比较清晰,所以很适合探索表现各种物体的质感和肌理效果,作为浮雕的底面处理,俗称“麻底子”,也是一种极好的起衬托作用的表现手法。圆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凹凸形成体积,并在表面造成自然、浑厚、拙朴的美感。倘若与平刀结合起来,一方面是光滑细腻,如人的皮肤;一方面是粗糙毛涩,如人的发鬓、衣饰等,那么两者会形成强烈的质感对比,使作品产生丰富有趣的表现力。 浮雕: 是在木料上将所要表现的图案形象凸起,雕刻技法上属于“阳文”。它的操作原理与篆刻艺术中的“朱文印”相同。所不同的是篆刻是单线条的,而浮雕则要分层次,尽量表现出装饰题材的立体感。 浮雕是一种在平面上的浮凸表现,分浅浮雕和高浮雕两种形式,如表现对象的压缩体形凹凸不到圆雕的二分之一称为浅浮雕。它接近于绘画,线条较流畅,有清淡、静雅的艺术效果。以此类推,如表现对象的压缩体形凹凸超过圆雕二分之一,就称为高浮雕。它接近于雕塑,画面构图丰满,疏密得当,粗细相融,玲珑剔透。浮雕的装饰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要胜于其他任何一种木雕表现形式。尤其是深浮雕,能表现复杂而生动的场面,具有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通雕: 是在浮雕、镂刻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法。画面可以多层次地镂通,重重叠叠,因此通雕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容纳性和高度的表现力。是在古建筑中是运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木雕艺术形式。如门窗、厅堂隔扇的裙板、天花板以及梁柱等,普遍运用浮雕工艺。朴素的造型上雕以古拙幽雅的图案花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 检验雕刻工艺是否符合要求,可按以下标准执行。雕刻的重要原则就是讲究整体协调,画面主题、层次分明,以雕刻云龙为例,层次可依次分为龙头、龙身、龙爪、云朵、底云;此外,图案结构还要做到均匀,龙头要突出,龙须粗细均匀、线条流畅、龙身清晰,龙爪肌肉强劲有力。 1. 设计、贴图。图纸设计是雕刻工作的蓝图,好比建造一座大厦需要施工图一样,雕刻也不例外。首先由专门的设计人员精心设计,再绘制成图,将设计好的图纸贴于被雕刻的木材表面。 2. 锣地。根据图纸的设计需要,抠空空地,初步体现雕刻层次,精确控制图案层次的深度,并依据图案小样用机器抠空打薄,如遇穿孔需用线锯机把中间部分凿穿。注意要调好机器,木材板厚度至少应为0.8cm。 3. 打坯。此步骤基本能做出雕刻图案的初步轮廓。 4. 修光。打胚成品已有大概的图案样子,此时需要专门的雕刻工人进行修光,主要工作内容为按照图案的层次、高低、深浅逐步施工,塑造整体层次和立体感。 5. 三角刀。这是雕刻的最后一道工序,这要求操作者非常细心与耐心,如龙须、龙鳞之类的细小部位需由专门的工人来做。其中龙须的雕刻,如果稍微分心就容易造成须沟破碎或雕刻刀越界。因此,判断工艺的高低,取决于龙须是否粗细均匀、线条是否流畅。
|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