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工艺
雅安地震冲击芦山根雕市场
预计损失至少2亿
【发布日期:2013-04-23】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阅读:次】【作者:】

    如果不是发生特大地震,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个名为“芦山”的地方,也不会知道这里实际上还是全国最大的乌木根雕市场之一。作为一年给当地贡献超10亿元产值的重要产业之一,地震给当地根雕业带来超过2亿元的损失。
    4月2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芦山县城的“根雕一条街”看到,具有古典色彩的根雕展馆部分房屋已出现裂缝,屋顶上被震下来的瓦片散落一地,而街道两旁的前檐走廊,多处也被震塌,多个展馆内的根雕七零八落。


乌木根雕遭劫难


    刘大忠是芦山县根雕协会党委书记、根雕协会理事兼大自然乌木馆馆长,他掌舵的大自然根艺厂占地9600平方米,拥有加工车间12个,店铺200平方米,固定资产2800万元,在厂工人86人。目前厂里的所有工人都已经遣散,本地的都回去了,外地的还在县城,他已给每个工人分发了生活费,多则4000元,少则2000元。
    在偌大的庭院边上,刘大忠投资650万元资金兴建了现在的大自然乌木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乌木馆看到,不少展品已倒在地上,一些个头较大的展品已被摔断,屋顶上还不时有水滴落,地面上多处出现积水,靠近河边的一堵墙已经向外开裂。而在数千平方米的生产厂区,木制的屋顶也已塌陷下来,现场一片狼藉。
    在当地林源根韵等几个艺术馆,记者看到的情景与大自然乌木馆差不多。
    “至少有2亿的损失。”刘大忠估算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仅他的损失就高达上千万元。
    根雕作品出现损失,那么客户是否已为此支付了定金?刘大忠说,“这个行业凭信誉,不需要定金。我都干了几十年了,那些都是熟客。如果你收定金,人家以后可能不想跟你做生意了”。
    在地震灾害的肆虐之下,刘大忠也希望政府方面给予援助。据他透露,平时一个月仅为工人发工资就需要支出20万元,目前已经欠下银行300多万元,一个月仅利息就要5万多元。
    “仅靠个人是不行的。”刘大忠坦言,目前地方政府主要是救死扶伤,以后重建时,估计政府会统一规划,但芦山县仍还是贫困县,他觉得还是要靠自己,靠银行贷款。


根雕年产值约10亿元


    乌木根雕是芦山县的重要产业。今年3月22日,芦山正式被授予“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的荣誉称号。此外,在芦山县城各道路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均能看到道路两旁悬挂着“2013中国根雕艺术节”的宣传条幅,据当地人说,这已经是第七届举办了。
    芦山县委书记范继跃日前表示,“芦山将以成功申报 ‘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为契机,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根雕艺术城市,建设山水芦山、文化芦山、幸福芦山”。
    根雕文化与产业随着在芦山的越发红火,正逐渐壮大当地税收的一大来源。据刘大忠透露,芦山县对外公布的根雕产值大概每年有10亿元,仅他一家就为政府上税20万元。
    刘大忠介绍,目前芦山县做根雕生意的已有将近300家。记者了解到,芦山当地已形成了几家颇具规模的乌木根雕艺术展馆,除了大自然乌木馆之外,还有像芦山博物馆、良友木缘博物馆、天功博物馆、雅安群众艺术馆等,其中一些馆长还是国内乌木根雕领域的知名人士。


    附:芦山县从事根雕情况
    芦山县是四川省林业基地县之一,拥有十分丰富的乌木根雕原料,今年1月被授予“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称号。国内乌木主要集中在四川,尤以芦山县最为丰富,已经出土的有香楠,水楠,金丝楠等珍贵品种,其中金丝楠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种,它以耐腐、防虫、不易变形、纹理瑰丽、冬天触之不凉等五大特点名列百木之首,金丝楠乌木在芦山县的出土量也最为丰富。?
    据了解,四川芦山从事根雕的企业已从2005年以前的34户,发展到现在的220余户,发展及带动相关从业人员8000余人。县内有著名的根雕艺术长廊,全长2300米,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家220余户,已形成西南根雕制作和交易的第一市场。芦山在全国从事根艺加工行业中居全国前三,乌木根雕作品加工工业中居全国第一。
    由于芦山县有在全国第一储量的香楠、水楠、金丝楠等名贵品种的乌木和其他品种乌木,在吸引了大量客商的同时,也自然云聚了云南、贵州、重庆等西南省市出土乌木自然流入芦山,促使芦山乌木市场自然形成,日益壮大,久而久之,名震天下。
    近年来,民间雕刻工艺蓬勃发展,芦山县委、县政府投巨资打造的全长2300米根雕一条街,汇集了芦山、天全、邛崃、内江、雅安、山西、浙江等地的商家百余家。主要经营乌木、香樟、香杉、红豆杉等根艺作品,产品远销美国、法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北京、上海、南京、天津、深圳、重庆、成都等30余个大中城市。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