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工艺
纸上博览
【发布日期:2013-05-07】 【来源:】 【阅读:次】【作者:】

 

明代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砚

 

    此砚石质苍黑纯净,石鼓形。直径18厘米,厚10厘米。砚面开月牙形水池及弧形砚堂,水池之上有“内府之宝”方印,印两侧各一篇顾从义摹刻的“石鼓文”。砚底中部纵开长方形凹面,内书“石鼓”、“子子孙孙用之永保”、“东海顾从义摹勒上石”,凹面两侧亦分刻两篇“石鼓文”,凹面之上刻有朱善旂题铭,表明他于道光辛丑(1841)年重资从曹绍橚处购得此砚并珍藏。砚体一周摹刻六篇“石鼓文”。整砚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充满古朴雄浑之美。砚盒制造亦考究,紫檀木质,形状亦仿石鼓。盒盖一周雕刻花卉纹饰,中间镶嵌白玉螭纹装饰。盒身一周刻程瑶田《石鼓砚记》及孙效曾题诗。
    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因刻于十座形似鼓的花岗岩石墩上而得名。石鼓文内容为记述周秦王室游猎之事,是研究其时历史、文学的珍贵资料。石鼓出土于唐初,现最接近原石的宋拓本在国内已无流传,此砚即摹刻于宋拓,是研究石鼓文的重要参考。石鼓文的字体,上承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它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最盛,如著名篆书家杨沂孙、吴昌硕就是得力于石鼓文而形成自家风格。此砚摹刻的石鼓文,亦保留了原作的书体艺术风格,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

 

 

颐和园的坐墩

 

    在北京颐和园澹宁堂里一溜陈列了五只各式坐墩,以清式紫檀为主,称得上明式的只有一只嵌瓷板圆杌凳。
    另外四只凳墩都是紫檀木制,华丽的清宫造办处制品。造型端庄沉稳,雕刻繁缛装饰华贵,看上去有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平庸。前三只紫檀墩还说的过去,最后那只有点像酒坛子,沿开光贴一圈玉片,大小质地不匀歪七扭八,修的不好。嵌瓷板圆杌凳,青花发色靛蓝,画意洒脱自如,应该清初作品。

 

 

掐丝珐琅寿字纹靠背椅

 

    该椅做成海棠式。靠背椅通体施蓝色珐琅釉为地,靠背板在深蓝色釉上饰以斜万字锦地纹,在锦地上再饰红色篆体“寿”字及彩色双螭。座面采用落堂作,中心、低凹,边沿高起,边沿上饰龟背纹,座面中心处饰掐丝勾云纹和填绿釉螭纹。这件通体以掐丝珐琅制成的椅类家具并不多见。此椅做工奢华,造型别具一格,再加之在金属珐琅地子上修饰花团锦簇的各类纹饰,更产生一种流光溢彩的视觉效果。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