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工艺
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比较
【发布日期:2013-05-14】 【来源:】 【阅读:次】【作者:】

(黄花梨木)

 

    木性可谓木材的性格。从海南黄花梨被视同拱璧,到越南黄花梨乃至非洲黄花梨进入市场补缺空白,这一连串连锁反应下的动力往往源自市场的刺激,“性格”的形成因素以及“性格”本身反而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而本文的目的,就是将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比较,意在打破这种“不求甚解”的格局。
    海南有三宝,黎锦、海瓷、花梨。黎锦是海南的黎族织锦,宋代时就在内陆畅销;海瓷是各时代商船触礁随船藏于深海中价值不菲的瓷器;而花梨则是海南黄花梨,海南独有的自然造物,如今的传奇之木。
    从北纬4°的曾母暗沙到北纬20°的木兰头,海南岛有16纬的跨度、热带季风气候,当然,最不容忽略的还是这个地理带上60.2%的森林覆盖率。这60.2%更具体地说,包含着现已发现的4200余种植物,占全国植物种类的15%,其中,600种为海南所独有,黄花梨正是其中之一。


海南花梨的木性


    关于黄花梨的产地,曾形成过较大的争议。如《分类学》一书中的一段描述:
    “乔木,高可达一丈八尺至三。……产浙江及福建,广东、云南均有之。闽省泉、漳尤多野生,亦有人工栽培者。木材坚重美丽,为上等家具用材,其价值仅亚于紫檀,近年来有将其木材削成薄片,制成镶板,以为家具美术用材,而价可高数倍云。”
    该书作者认为,“花榈木”(黄花梨的别称之一)在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等地亦有产出。而有不少学者却对这一说法表示质疑,有人据其树高仅三丈及分布地区,认为书中所指的花榈木并非洲黄花梨花梨,而是新花梨。所谓新花梨在《明式家具研究》中被认为是建国之前北京家具商为哄骗外国买家而编造出来的,“好像它比黄花梨次一些,但又比新花梨好一些……我国自产,也大量从缅甸、泰国等地进口。木色黄赤,比黄花梨木质粗,而纹理呆滞无变化,无悦人香味。锯末浸水呈绿色,手伤沾湿易感染,有微毒”。据此可以判断,这里所指的新花梨很可能是花梨类木材。
    目前,对海南黄花梨的产地已经形成的一致共识是,只有产自海南本土的降香黄檀才是真正意义的海南黄花梨。据林科院专家杨家驹介绍,海南的黄花梨出自海南岛,在道理上与檀香紫檀产自印度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说,在没有科学公示之前,无论其他木材与海南黄花梨在木性上如何接近,两者也不能等同看待。
    海南黄花梨的这种排他性,杨家驹认为是由海南岛独特的土壤条件和气候决定的。这直接导致了即使是同纬度的其他地带,也无对其复制的可能性。
    世居于海南岛的黎族人,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将海南黄花梨分为“油格”与“糠格”两种,这可谓凭经验得来的依据。所谓油格,主要是指产自于海南岛西部颜色较深、比重大而油性强的黄花梨心材;而糠格则主要是指产于东部、东北部浅色的油性稍差的黄花梨的心材部分。黎族人对海南黄花梨的这一区分当然是一种更加细化的标准。如果我们将它代入到海南岛的地理环境中寻找原因的话,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海南岛西部多山地,而东部和东北部则是海拔较低的丘陵居多。一岛之内尚且如此,相比之下,同纬度的其他地带上的差异也就不再难以理解。
    沿着这一思路,海南黄花梨人工林与野生海南黄花梨的不同,也随之变得明朗。“人工林是人工干预自然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它改变了木材的性质。定期灌浇、施用化学肥料等人为因素让树木的生长速度加快,几十年即可成材。这是造成人工林与高山上完全暴露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野生木材不同的主要原因,结果是人工林的密度疏松以及其他木性上的变化。”杨家驹分析道。


暧昧的靠拢:越南黄花梨、非洲黄花梨


    越南黄花梨是相对海南黄花梨而言的一个习惯称谓。值得注意的是,越南黄花梨并不在《红木》国标规定的三十三种红木用材之列。也就是说,越南黄花梨的“红木”身份直到现在也未被国家林业部门认可。
    但是越南黄花梨作为一种高端木材,虽然其原材价格还无法与海南黄花梨并提,但与大多数红木原材相比,它的价格却还要高很多。这样一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归因于以下几点:第一,随着海南黄花梨这一尖端木材的过度采伐,且国家相关保护法律法规的出台,海南黄花梨的存货量急剧下降,甚至已经出现无大料可用的局面。二,海南黄花梨的缺位自然需要其他木材填补市场空白,越南黄花梨作为一种与海南黄花梨极为接近的木材开始广泛被市场接受。
    这一点也得到了杨家驹的认可。他认为,越南黄花梨进入我国市场并得到足够重视正是在这一契机下出现的。而对待越南黄花梨与海南黄花梨究竟能不能“一碗水端平”,他给出了十分明确的态度。
    “越南黄花梨是一个相对概念,对它的研究现在还存在很多空白。广西林科院曾做过相关研究,但遗憾的是,这些研究未系统化、科学化。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越南黄花梨的定义迟早会被确立下来。但至少现在,我们还不能将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等同看待。”
    杨家驹同时为本刊记者出具了一份越南黄花梨的送检资料,资料显示“送检越南香枝木经测定:含水率5.39%时,气干密度为0.93g/cm3,绝干密度为0.895g/cm3。最大弦径160μm,平均99.4μm”。如果将这份数据与海南黄花梨对比,可以发现两者的相似之处,比较明显的不同则是越南黄花梨不及海南黄花梨的弦径大。但单凭这一点就对两种木材进行划分明显欠缺科学标准。
    除了越南黄花梨,现在“非洲黄花梨”这一称谓也为人熟知。需要明确的是,由于“非洲黄花梨”这一称谓不够正规,往往造成含义的混淆。比如一种声音认为非洲黄花梨特指《红木》国标中的“刺猬紫檀”,而另一种声音则认为非洲黄花梨只是非洲硬杂木的一种统称,而非红木概念。这两种声音,认同较广的是前者。
    在杨家驹看来,越南黄花梨和非洲黄花梨的称谓都是向海南黄花梨靠拢的结果,这其中市场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木性上,无论是“刺猬紫檀”或者其它硬杂木都与海南黄花梨有云泥之别。如,刺猬紫檀的气干密度为0.794g/cm3(含水率12%时),绝干密度为0.746g/cm3,而海南黄花梨的同比数据要高很多。此外,刺猬紫檀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都不及海南黄花梨。
    如果将海南黄花梨、越南黄花梨、非洲黄花梨同时进行对比,比较有趣的一点是这三种木材的产出地都位于同一纬度带——从海南岛到越南老挝交界的长山山脉,再到刺猬紫檀的产出地毛里塔尼亚、马里、塞内加尔、冈比亚、几内亚等西非国家,地理上它们几乎都位于赤道至北纬20°之间。可见,同纬度带下的树种的确有某种“血缘”基础,但每一树种的“基因排列”又有差异。正是这样的差异,为研究和鉴别埋下了悬念的种子。
    关于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认识上的两个误区:
    1. 海南黄花梨一定好过越南黄花梨
    还记得田忌赛马的故事吗?马有优劣,木材亦然。越南黄花梨中的上品要优于一般或一般以下的海南黄花梨木材。
    2. 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是一种木材
    至少目前而言,此说法尚缺乏科学根据。两者虽同属豆科、黄檀属,但目前对于越南黄花梨的研究和定义都不甚系统和规范。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更何况越南黄花梨至今尚无学名呢。
    小贴士:鉴别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的小妙招用高强倍手电筒照射,海南黄花梨泛出的光晕呈紫色,而越南黄花梨呈黄色或者黄白色;取木屑,用火烧,如果烟发黑直行上天,香味浓郁,灰烬为白色则为海南黄花梨;水浸法,在木材表面倒一些水,如果是海南黄花梨,水下的木色呈深红色,越南黄花梨则红中偏黄。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