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工艺
金丝楠雕刻:1.5毫米厚度雕刻十几层图案
【发布日期:2013-06-18】 【来源:】 【阅读:次】【作者:】

 

    在千年不腐的“帝王之木”金丝楠上做雕刻,而且是在仅有1.5毫米雕刻深度上雕刻出十几层的图案,会有怎样的效果?中山五觉斋正在广东省博物馆举行的“静木清缘——金丝楠薄浮雕艺术展”,向大家展示了它夺得中国工艺美术界最高奖——“百花奖”金奖的魅力。


 在350年树龄的金丝楠木上雕刻


    天然生就的织锦般的金黄丝光,正是金丝楠木区分于其他木料的最大特点,使其天生就具有一种优雅怡和、泊然端静的贵气。
    《金丝楠薄浮雕十二月令图》是以郎世宁为乾隆皇帝创作的《清宫画十二月令图》为蓝本,展现的是寒暑更替、四时往复的气候变化和物象的交替。都取材于350年树龄的老料金丝楠木。更为难得的是,这十二块木板皆取自同一棵树材,而且还没疤结。
    这些现在以万元为计价单位的金丝楠木,五觉斋主人郑华星多年前是按吨收回来的,“多是建筑拆迁后回收的,也算是一种保护,否则当地人会当作柴火烧了”。而之所以选中金丝楠木作为薄浮雕的载体,“首先它有千年不腐的特性,最适合雕刻传世佳作;其次它质密而温和,适合精雕细刻;第三是其纹理很细腻,温润。加上精湛的薄浮雕工艺,使之呈现一种行云流水般的雅致和静穆清幽的审美意趣”。


薄浮雕工艺“刀刀惊险”


    《金丝楠薄浮雕十二月令图》主创卢小华是浙江东阳颇有名气的薄浮雕技师,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旧时的薄浮雕多见于富贵人家显耀门庭的门板装饰,像这样雕刻出独立艺术作品的还是首创。”很多人以为立体感十足的镂空雕最难,实际上,在仅有的1.5毫米雕刻深度上雕刻出十几层的图案,薄浮雕所花的心血更多。
    谈及创作过程,卢小华用“刀刀惊险”来形容,因为薄浮雕的雕刻深度实在太薄,容不得有一刀的差错。一扇火柴盒大小的雕花窗户,一名技师要雕上一个星期。而且《十二月令图》的蓝本是绢本工笔画,转换成薄浮雕语言又是一项技术难题。为此卢小华尝试着将工笔技法与写意技法相结合,并融入玉雕、根雕、竹雕等多种传统雕刻工艺,远山轻扫,屋宇隐约,同时根据木材的纹理加以巧雕,并在画面布局上大胆增加上下留白,更添天高地广、山长水远的意韵。单在水纹的处理上,12幅薄浮雕就体现着12种不同的水纹。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