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仙作”内涵 推动产业突围
本报记者专访福建群仙红木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少飞
【发布日期:2014-03-25】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李金春 方芳】
编者按:短短的十几年发展,仙游红木家具产业已占领全国高端红木家具产量的80%,成为全国高端红木家具的方向标和晴雨表。勤劳和智慧的仙游人,硬是摘取了 “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中国古典家具收藏文化名城”、“中国仙作红木家具产业基地”等桂冠。业内精英在商海风云变幻中经过历炼,乘势而为走在行业的前头,那么在未来,面对传统原木材料的匮乏和行业的竞争,如何推动古典工艺家具实现产业突围,进一步打响“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品牌效应,如何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做好抱团发展提高竞争力、如何让仙作未来的辉煌延续?3月24日,由市委宣传部、仙游宣传部联合主办的“解码‘仙作’家具”中央、省、市三级媒体联合采风活动,本报记者走进福建群仙红木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专访了该公司董事长、福建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副秘书长、中级工艺美术师陈少飞。
记者:“仙作”家具业发展至今如日中天,生产企业达4000多家,红木家具产业已占领全国高端红木家具产量的80%以上,成为全国高端红木家具的方向标和晴雨表。那么为何要让发展强势的“仙作”家具业要转型升级?如何做好转型升级? 陈少飞:鉴往知来,回顾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在这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仙游糖业,轧钢、土轧产业,养鳗鱼等产业,蓬勃发展,各领风骚。据说当时糖厂的总收入占据仙游财政的80%左右,显示出支柱产业的魅力。正当人们惊叹仙游糖业的辉煌,它却在时代的浪潮里,没有适时转型,最终一路滑坡,偃旗息鼓。无独有偶,曾经号称“鞋城”的莆田,在鞋革与服装领域,当年都曾经领先在晋江和泉州的前面,现在呢?曾经的引领者却沦为为泉州、晋江做贴牌加工,为她人做嫁衣。晋江现在成为名牌之都,莆田沦为代加工的 “阿冒”,而仙游的服装、鞋革企业却几乎难觅踪影。 至于仙游本地的轧钢、土轧,养鳗鱼等企业,在经过差不多十年发展与辉煌,最后都湮灭在时光的河流里,寂然无声。一个产业的兴起来之不易,市场的需求量也没有无端消失,为什么这些产业绚丽过后归于平淡,昙花一现,最终消解殆尽呢?由此观之,仙游人是有先知先觉,有点小聪明,每个产业都做得比别人早,比别人快,但最后却没有一个产业能延续下来。这些企业的覆辙尚在,痛定思痛,殷鉴未远,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于企业而言无不裨益。 应该说,仙作家具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90%以上是家庭作坊模式;管理模式粗放,市场营销人员较差,坐等顾客上门;设计创新意识较差,只要一家有好产品面世,马上模仿抄袭,一窝蜂跟班;品牌意识较差,墙内开花墙外香,区域品牌在全国古典家具市场应该说是一流的,但真正拿出去的本地品牌又有几家呢?这就要意识到一种潜在的危机感,未雨绸缪,清醒地分析行业中存在的优劣势,时时保持一种突围的态势,开拓前行。 记者:守业更比创业难,仙游的红木古典家具经过十多年的蓬勃发展,荣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中国古典家具收藏文化名城等光荣的称号,一步步构建全国古典家具行业的龙头地位。那么这个产业到底能撑多久?还能走多远呢?如何突破自身的限制壁垒来应变市场的风云变幻呢? 陈少飞:仙作要延续辉煌,整合转型,打造品牌,势在必行。在这方面,群仙捷径先登,一群致力仙作文化的精英都荟聚在其麾下,群仙文化博览园应运而出。群仙的商标“LOGO”像个“仙”字,寓意仙游厚重的九仙文化,众仙云集,能人汇聚,又像一个拳头紧紧握在一起,合力抱团。仙游红木企业现有4000多家,群仙意正酣,引领一群致力仙作家具的仙游人,发挥自身的优势,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合力共赢,引领仙作产业转型创新,再续仙作的辉煌。 记者:中国有四大家具生产基地,其中“京作”“苏作”“广作”发展时间长,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仙作”规模发展时间才10年,今后如何提升仙游红木家具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创造力,让“仙作”走向全国,走进世界? 陈少飞:众所周知,红木产业是一个成本高、生产周期较长的行业,供货加工型的企业模式并不能满足长远发展的需要,也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从简陋的家庭小作坊,到典雅、精美的红木展厅,从红木白皮事件到原材料资源日益匮泛的今天。仙游红木产业经过近十几载的厚积薄发,面对制约发展的瓶颈,早期发展的部分企业家有几个转型变身为收藏家,倘若整个行业都成了收藏家,仙作红木家具的企业怎么办呢?传统家族作坊模式作为奠基石的成功经验有可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你的绊脚石,企业若不创新转型,很快就会淹没在市场的浪潮中。仙作的未来该何去何从是摆在众多从事红木业者面前共同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原材料的匮泛和品牌的锻造的瓶颈,如果继续闭门造车,必将止步不前,而单兵作战就势必身单力薄。在风云变幻莫测的红木家具市场,仙作竞争的优势在哪里?群仙品牌的锻造,另辟蹊径“抱团”发展的新模式无异于给困惑中的仙游红木业者提供一个转型升级的新的思路。只有共同打造仙作这个古典家具区域性大品牌,提升仙游红木家具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创造力,才能让“仙作”之花走出仙游,开遍九洲。 整合资源,抱团发展,目标明晰,步履从容。群仙有条不紊地整合仙游古典家具行业精英企业的资源,注册资金壹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70亩,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敞开式展厅10000多平方米,体验馆7500多平方米,还有雕刻、字画工作室、设计中心、会所、办公楼等多功能场所7600多方米。开拓了一个集家具研发、设计、高端定制、生产、销售、修复保养、回购、典当、融资担保等多元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以中高端客户为主,造就一个家具展示、创新、融资、宣传为一体的平台,面对市场打通和终端消费者衔接的渠道,实现合作共赢,全力打造仙作区域中规模最大、产品最全、管理最规范、最具影响力的红木文化品牌。 锻造品牌与创新研发好比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群仙注重自主研发,构建了强大的新产品研发创新体系、创意设计中心,实行校企合作,与多所大学合作,共同致力于古典家具文化艺术的探讨与研究,并开启高端家具定制服务。群仙销售体系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欢迎志同道合的“仙作”人加入。在产品创新上联合高校,设立设计研发中心,通过研发创新,推动行业进步;在生产上通过统一标准、订单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验等程序,带动生产企业制作技术进步;在宣传上,通过群仙商学院的每周一课,组织业内人员共同学习,更新观念,进而形成健康向上的行业文化氛围;在销售上,群仙健全了“三书一卡”手册和产品识别,使仙作家具真正成为有身份的、可信任的文化家具,从而提高仙作家具的美誉度;在品牌传播上,通过连锁加盟的形态,走向全国,从而提高仙作产品的知名度等。群仙不仅仅是“群仙人”的群仙,更是“仙作人”的群仙。 记者:如何深入挖掘仙游古典工艺家具产业的文化内涵,推动古典工艺家具实现产业突围? 陈少飞: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尽管红木家具发展了十几年,但在全国做到非常大的企业却不多,目前市场还是鱼龙混杂。仙游的红木家具店尽管开在外面,有些人却宁可舍近求远,千里迢迢跑到仙游来买。这是仙作品牌的局限。群仙锐意整合行业内的资源,强强联手,强化品牌意识。现在群仙不仅整合行业内的红木家具资源,还聚集了漆器,陶瓷,铜雕,字画,竹雕和石雕。文化是产业的命脉,群仙依托文化引领产业发展的思路。创业一年多来,群仙里面的字画,包括陶瓷和铜雕等艺术品的销售量相当多。这不仅提升了群仙的品味,还为仙游的铜雕行业、瓷雕行业、字画都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动作用。 一位营销专家说过:“一个品牌的崛起,就好像参加一场艰难的拉力赛,只有方向、信念和速度同时具备了,才能崭露头角,成就业内的王者。”一年多的时间里,群仙引进了各路英才,锻造了自己的精英团队,定位就是主专家和研专家结合。主专家就是研发生产,研专家就是规范管理,群仙目前的团队意气风发,年轻有为,通过团队来管理,比以前那种家庭作坊式的管理要进步得多。这种模式和以前家庭作坊模式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跟兄弟企业也不同的。关于渠道就是三位一体的开拓,群仙的直营店就是文化加服务的模式为顾客创造独特的品牌文化体验,今后的主要方向一个是加盟,还有一个是高端会所。群仙目前有三大体系,质量体系、价格体系还有售后服务体系,坚持明码标价,不断完善价格体系,质量体系就是拥有自己的质量标准,有下订单的企业,群仙会根据制定的标准去验收,去帮助企业共同提高。好风任借力,扬帆再远航。 一路博奕,群仙用品牌创造传递出企业的精神和文化概念,用自己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选准了方向,坚定了信念,带领产业多元化经营,行业创新发展,一定能书写了仙作红木的篇篇华章。 |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