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新国标拟今年底发布
【发布日期:2014-04-29】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李金春 通讯员 方芳】
去年6月份生效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给原本材料稀缺的中国红木家具产业带来新挑战。受此影响,《红木》国家标准修订工作被提上议事日程。4月18日,记者从国家标准《红木》修订起草小组第四次会议暨福建省红木座谈会上获悉,《红木》国标修订小组已先后于北京、东阳、中山、仙游举办了4次工作会议,相关负责人透露,新国标征求意见稿将于6月底完成,正式文本或将于今年年底出台。
红木国标实施14年面临“修订”
4月18日,国家标准《红木》修订起草小组第四次会议暨福建省红木行业座谈会在仙游召开,此次会议主要内容是对执行14年的国家标准GB18107-2000《红木》修订工作继续进行,此次修订工作由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承担,新国标预计于今年年底发布。 2000年8月1日起实施的《红木》国家标准(GB/T18107-2000),由国家林业局提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起草。该标准规定了红木树种名称及其木材的类别和特征。适用于现时红木家具及其他红木制品用材的经营贸易、检验及鉴定。 国标中规定了5属8大类33种红木。5属为:紫檀属、黄檀属、崖豆属、铁刀木属、柿属。8大类为: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木类、红酸枝木类、鸡翅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该标准规定,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及铁刀木属树种的心材,其密度、结构和材色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必备条件的木材。此外,上述5属中本标准未列入的其他树种的心材,其密度、结构和材色符合本标准的也可称为红木。
新增树种成最具争议话题
此次在仙游召开的会议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红木分会主办,福建省木雕古典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承办。会议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专家、企业代表、行业协会、质检机构以及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单位103人,对红木的定义、树种范围、分类、必备条件及测定方法、宏观和微观结构图、旧国标编辑错误等内容进行探讨。 此次会议是深入红木家具产区、广泛征求意见的座谈会,据悉,本次座谈会,福建省有23家企业参加,其中有仙游县企业10多家。与此前在北京、浙江东阳、广东中山举办的修订会相比,新增树种仍是最具争议的话题。 当天上午,在与会领导作了简短发言后,《红木》国标修订工作负责人、红木分会秘书长殷亚方对前期工作做了总结,并公布了此前被推荐进入国标的新的木材树种为:东京黄檀(俗称越南黄花梨)、染料紫檀、格木、红豆木、长叶鹊肾(俗称大叶黄花梨)、铁木豆、铁力、马达加斯加黄檀。此后,来自多个领域的代表就以上被推荐的几个树种及红木国标涉及的市场及行业新问题,分三个小组进行了座谈。当天各小组主持人提议大家对被推荐的八种树木举手表决。东京黄檀没有异议全票通过。记者了解到,被推荐树种中,东京黄檀、长叶鹊肾、格木三种木材已具有完备的树种定种资料和植物学验证材料。 仙游县红木行业普遍认为,应该维持5属8大类33种红木不变,保持旧国标与新国标之间的连续性和协调性。行业代表们将更多的期待倾注在木材的鉴定上,希望能在新国标中增加越南黄花梨(东京黄檀)的细胞结构特征,完善鉴定方法。 福建省木雕古典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卓金勋分析,近年来随着红木产业的发展,原国标中主要红木材料资源稀缺,不少新材料进入市场,引发行业新增树种之争。新增树种的问题牵涉到各方利益,归根到底是各方力量之间的一场博弈。“仙作”企业主要生产高端红木家具,维持原有红木树种不变,能使仙游县红木产业更好地发挥高定位的优势,保护行业健康发展。与会代表积极建言献策,进一步提升了“仙作”企业在业界的影响力和标准话语权。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姜笑梅表示,目前仙游已成为全国红木家具的主产地,选择在仙游召开座谈会就是考虑到“仙作”产业在全国中的重要地位,倾听“仙作”产业一线的声音对新国标的修订具有重要意义。就已召开的四次修订工作会议看,新国标将维持红木5属8类不变,修订工作将更注重技术层面的完善,红木的概念、定义、具体测定方法等更趋规范。她指出,当下国内红木产业市场秩序混乱,新国标的修订将对规范红木市场和保证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新国际《红木》该不该“推陈出新”?
会上,与会人员对国家标准《红木》修订提出了不同观点,大家对《红木》该不该保树种,还是吸收新红木树种,提出不同的看法。 其中第一个观点,对新增红木树种观点的专家及企业认为:《红木》国标不仅是一个树种和材质标准,还涵盖了历史传承和人文因素,不能因木材的主要指标符合了就能进入国标,还要看其是否有历史传承,有无“明清家具残片”做参照。支持该观点的企业有福建山中古典家具公司、福建群仙红木公司等企业。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所长叶克林认为:红木国标修订要慎之又慎,既要讲木材标准又要讲历史传承,在确实具备各项条件的前提下,才考虑进入新国标。 与会者当中第二个观点是,国标的修订工作可以考虑“另立山头”,在承认原有国标基础上—对原国标不增不减,另制定一个新国标,可覆盖所有新发现、近年在用的符合红木条件的树种,无论这些树种是国外进口还是国内土生土长的—如国产格木、荔枝木等。这样既照顾到原有红木存量和消费者,又照顾到使用新材料企业及其对应的市场,皆大欢喜,有利于中国红木产业持续发展。 第三个观点是:认为旧国标已过时,建议废弃不用,同时也不应再制定任何新国标,而应把对木材的选择权交给市场和消费者,让企业自主决定使用,然后交给市场检验。 第四个观点却是比较受大家广泛接受的,就是与时俱进,把红木国标适当放开,把符合条件的新树种多吸收进来一些。因为原有国标中的好材料都开发将尽,不吸收新树种,红木产业将难以持续下去。应以开放心态吸收新材料,促进产业发展和对外文化输出。
专家观点:支持新国标增加树种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红木分会顾问黎云昆曾参与老国标制定的领导与协调工作,他在仙游会议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国标修订在增加树种时除了要考虑好木材,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为宗旨。作为2000年版《红木》国标的制定者与最终拍板者之一,黎云昆说,当初制定国标主要是为了解决市场混乱现象,从这14年的行业实践来看,国标对促使红木产业进入良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那时制定国标无先例可援,属于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他建议,修订国标要围绕大方向重新考量现行国标中5属8类33种红木的范围是否还适合目前产业发展需要。他支持增加树种观点。基于多年木材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黎云昆提出了判定木材优劣的5要素:第一,密度要大;第二,硬度要高,具有坚硬质地;第三,颜色要深,令人赏心悦目;第四,纹理要美观,木材本身具有自然美丽的花纹;第五,有自然香气,木材的芳香散发在房间里,能够让人心旷神怡。 参加这次会议前,黎云昆曾先后赴北京大叶黄花梨家居体验馆和泉州蔚雅古典车间考察大叶黄花梨(学名长叶鹊肾),得知它被推荐为国标备选新树种之一,他认为该材料符合上述好木材的5个标准:气干密度1.015-1.41g/cm,干缩率从生材至气干径向0.8%,弦向1.0%;硬度高,有光泽,结构细腻均匀,木材纹理清晰,夹有深褐色或者紫褐色条纹,如行云流水,可见“鬼脸”花纹,外观酷似黄花梨木,自然状态下能散发出淡淡的芳香等。 据此,可以考虑将大叶黄花梨和越黄一样归入香枝木,另一种被推荐的格木可考虑归入鸡翅木。这样归类后,大叶黄花梨就有了历史文化传承。历史上明清家具不讲树种,就看木材。就像当年制订2000年版国标,吸收了卢氏黑黄檀和非洲鸡翅木,从树种来讲,它们在中国历史上也没有“传承”,在明清家具中没残片。但其木材特征与有传承的木材相似,归入原有红木类别,就有了传承。如果说“只有俗称没有学名”曾经让越黄名不正言不顺,曾是被国标拒之门外的原因。那么,与之相比,“大叶黄花梨”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蔚雅古典多次赶赴印尼产地收集相关研究信息和活体标本,通过植物学家多次进行比对,最终由中国林科院木材所的专家确定了树种名称:长叶鹊肾。 不少与会代表都认为应该以开放心态面向未来,目前国家致力于打造民族软实力,对外输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国古典家具是民族文化重要载体,在对外输出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在原有红木资源枯竭之时,没有新材料怎么延续民族文化产业?怎样进行文化输出?因此,要欢迎更多达到标准的新材料进入红木国标。“红木”概念并非一成不变,现在黄、紫、红都成了濒危树种,应持开放心态不断将好木材吸收进来。以被推荐的树种为例,长叶鹊肾(大叶黄花梨)可以接替黄花梨,染料紫檀可接续小叶紫檀,铁木豆(小叶红檀)可接续红酸枝,格木可接续鸡翅木,铁力、马达加斯加黄檀等也各有优点,基于此,应该尽可能地多收入新材料,有了足够的新材料,中国的红木产业持续发展、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才有希望。 据了解,新国标征求意见稿将于6月底前完成,修订起草小组还将于8月在北京举行第五次工作会议。
|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