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的技法(四)镶嵌
【发布日期:2014-05-16】 【来源:】 【阅读:次】【作者:】
镶嵌又称屏雕,属于小件浮雕的范畴。在中国以金玉珠宝作为饰物的镶嵌历史十分久远,但镶嵌与石雕结缘则始见于清初。而把寿山石雕镶嵌在别的初托物上,并形成一种技法,却是20世纪70年代,为寿山石雕“东门派”传人林寿堪首创。其具体做汉是把不同颜色的寿山石片,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图画进行分解,刻成浮雕,然后再按照图稿把它镶饰在漆器的屏风、挂屏、桌屏或器皿等物件上。 寿山石镶嵌的制作程序分别设计、雕刻和粘贴三个步骤。设计包括“器具造型”和“雕刻画面”两个部分,二者必须统一协调,相互衬托。画稿确定后,将其分解为若干部分,分别绘成分解图,然后再根据设计的要求,选择相适应的质料与色彩的石片。选材时不仅要有整体观念,合理配料,还有注意通过自然石色的绔比作用,使画面更加耀目多彩。 雕刻时,先将分解图纸贴于石片上,按图锯坯。遇到与前景交接之外,便要留出适当的余石,这样才能使成品衔接紧密。镶嵌的雕刻方法与高浮雕略同,只不过分解进行而已,但景物隆起的边沿和侧面要稍向内斜,以使作品更富窨感和立体感。 刻制后的分解浮雕石片,经过光蜡处理后即可进行组合粘贴。粘贴石刻的板面一般应略低陷于外框,底板的漆料宜选择深暗的色调。雕刻画面的绘制多取人物故事、花鸟蔬菜及博古器皿等为题材。布局宜疏不宜密,穿插宜简不宜繁。设计时既要使景物便于分角刻制,又要达到构图完整,符合画理。 常用的粘合剂有面漆糊和树脂粘剂两种。面漆糊适合于大块面及不透明石质部分的粘合,树脂粘剂适用于白色或透明景物的粘合。景物雕件按图稿逐件粘贴于器物板面上,粘贴完毕经过检查后,应平置晾干。若以面漆糊粘贴,则需放置阴房内,数天后方可取出陈列。
|
荔林水乡 夜绽华光
毕业启航 共赴新程 湄职院举行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
荔城区北高镇 深入基层听民声 办好实事暖民心
古韵新声颂党恩 我市举行“迎七一”文化惠民专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