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收藏扇面附加值高
【发布日期:2014-06-20】 【来源:】 【阅读:次】【作者:郭晓昊】
近日,北京保利2014春拍“吴门清韵——过云楼藏金笺扇面”专场中,唐寅《三忠图》扇面以220万起拍,一路叫价颇为频繁,最终以480万落槌,而同场其他几位大家的扇面作品也均以高价成交。有行家认为,扇面今后仍有一定升值空间,应系统收藏。
“配角”扇面渐受追捧
折扇,古称聚头,又称聚骨,元代以后,扇叶多以纸制,且尚泥金。明代以来,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的折扇得到永乐皇帝的推广,文人之间玩扇赏扇,互赠书扇之风盛行,诞生了大批扇画名家作品。存字和画的扇子,保持原样的叫成扇,为便于收藏而装裱成册页的习称扇面。从形制上分,扇分为圆形的团扇(纨扇)和折叠式的折扇。在宋、元时代,团扇画广为流行。明代以后,折扇画渐渐成为主流。不过,“一手卷、二册页、三中堂、四条屏、五楹联、六扇面”这个不成文的“收藏准则”可把扇面“害苦”了。自有书画收藏开始,扇面就一直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往往被收藏者所忽略。行家胡先生介绍道,今年北京几家拍卖行开始引领文人收藏风,而扇面以其雅致、装饰性和趣味性吸引了部分藏家的关注,再加上价位相对较低,在书画市场整体仍处于深度调整的时期赢得了不少“精打细算”的粉丝。“专场越来越多,名家精品也越来越多,预示着这个小板块的行情走出一波‘小阳春’,其蕴含的文化价值也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不过他认为,从稀缺角度来看,明代之前的扇面,无论名头大小都非常珍贵,因为其留存于世的数量稀少,而近现代名家的精品,因为受众群体大,虽然目前回报不俗,但或许不如古代扇面“硬通”。
莫轻易修补和装裱扇面
一般的扇面收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扇面直接裱在画轴中,或镶于镜框里;一种是带着扇骨,原汁原味地把玩。扇画虽然小巧玲珑,但对作者的技法要求很高,往往需要一气呵成,对线条、墨色和头图等也颇为讲究。“传承有序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年代、名头、品相、着录、技法精妙程度等,对于成扇(即有扇骨的折扇),就还要看扇骨的年代、材质以及上面的工艺。”有业内人士认为,最好系统整理自己收藏的扇面,比如自己找一条主线,把藏品梳理、排序,或者专收明清时期的文人扇面,这样既方便展览、出版,又能提高附加值,可谓一举两得,达到长线投资收藏的目的。 记者搜索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扇面画在拍场上的出现次数越来越频繁,至今已有近65000条拍卖记录。胡先生表示,随着行情水涨船高,赝品也越来越多。“例如将破损字画上的残余部分移植到扇面上,或者用旧扇骨裱上新画的扇面冒充古董,还有的在一面已有题字的情况下,在另一面模仿名家画作……收藏者需要特别谨慎,对于已入藏的扇面,最好不要轻易去修补和装裱,以免破坏整体感和墨色。”
|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