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军小时候家境贫寒,为了生计,他16岁便追随在莆田工艺厂当开脸师傅的姨妈学习雕刻技术。在林建军的记忆中,这是一段艰苦的日子。可以想象,近十年机械般的劳作是多么枯燥无味。但也正是十年磨一剑,这为林建军日后高深的雕像造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个面容清秀的青年学徒平常温顺卑躬,似乎谁也不会想到,他内心潜藏的能量正蓄势待发。他渴望打破樊篱、寻找自我。 2004年,林建军带着自己的作品去福州特艺城寻找他的伯乐,由于缺少名气,这段路途让他屡受挫折。踌躇满志的他并没有因此放弃,不懈努力之下,他精致细腻的作品风格终于得到了认可,渐渐地,他的作品在福州打开了市场。富有责任感又重视家庭观念的林建军收了几个同样贫苦无业青年作为他的学徒。2005年,他创立了“林建军精微透雕工作室”,同年成立“藏云堂”。在一间仅25平方米的小屋里,林建军开始了他的雕刻事业。好景不长,在林建军处于事业信心的高点上时,福州工艺市场发生了变化,木雕市场受到其他行业的冲击。 一波三折,林建军决定回到以“精微透雕”著称的故乡莆田,这是他木雕人生一次巨大的转折点。所有的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期间,林建军承受了家庭变故,经济窘境,那时一度走到了人生低谷。不屈不饶的林建军硬是将一切扛了下来,深知责任重大的他并没有因为这些困难停止他的艺术生涯。他同时怀揣着其他几个年轻人的梦想,对雕刻事业充满信心与激情。危难关头,林建军更加从容,他鼓励工作室队友安心创作,自己来承担经济压力。2009年,经济复苏,市场也开始回暖,林建军的作品受到了欢迎并得到同行们的认可,终于冲出了阴霾。 林建军对“精微透雕”有着自己深层次的解读。“精”是精心策划;“微”是在设计上、刀法上微妙;“透”是透彻,一是对作品构图透彻,二是在雕刻技艺“镂空”上更加到位;最后的“雕”犹如总结,就好像在雕琢自己的人生,把人生阅历在内心安静之时附加在木材之上。 林建军一直认为除了艺术造诣之外,人的道德和诚信也尤为重要,若缺乏这些品质,很难接触到好的材料。边雕刻边学习为人处事,是林建军强调的分内之事,也是他持久履行的信条。他说雕刻是他一辈子追求的事业,艺术技艺深不见底,他会抱着一颗坚持的心,边工作边学习,把木雕文化传承下去。对于未来,他希望可以招收更多愿意从事木雕行业的伙伴,或从零开始的学徒。他还希望创办艺术馆,搜集老前辈的艺术作品,让人欣赏精微透雕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