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骑驼俑
【发布日期:2015-03-04】 【来源:中国文物网】 【阅读:次】【作者:】
中世纪的中国具有超强的综合国力和丰富的物产,吸引了无数胡商千里迢迢来到中原。“沙漠之舟” 骆驼,以其默默无声的千年负载,成为“丝绸之路”当之无愧的象征。胡商以这种特殊的运载工具,背负宝石、香料、玛瑙而来,又满载丝绸、瓷器、茶叶而归,异域的礼俗、宗教和文化也随之纷至沓来,胡风礼俗、胡乐歌舞成为盛极一时的长安风尚。他们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作出了特殊贡献,并播下了友谊火种。唐代强盛,于西域各地置都护府,使汉代开拓的“丝绸之路”重新畅通。骑驼陶俑塑造了盛唐时西域康国人东来中夏的情景,表现了他们在我国经商之暇,戏猴、骑驼漫游情趣。 在唐代,骆驼已成为丝绸之路上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满载着中原地区的丝绸、瓷器、铁器、纸张、金银器等物品的驼队,通过中亚和西方的沙漠出口到亚洲国家。而中亚和西亚的特产香料、珠宝、毛织物等物运来中原,如今在我国新疆、西安等地发现的波斯银币、阿拉伯金币等。在中亚撒马尔罕发现的唐代铜镜、铜钱、丝织品、三彩器等,成为见证了中国对外交往历史。 在当时人员的往来也很频繁,我国不少手工业工匠侨居西亚,传去造纸技术、丝织技术等。而许多波斯、阿拉伯商人工匠,张来到陆地和海上,广州,一个长期的非居民在其他地方, 在长安有波斯人经营的邸店、珠宝店,也有中亚各国商人开办的胡食店、酒店等。当时的国都长安就是外国商人在我国最集中的城市。 双峰骆驼站立在菱形托板上,昂首引颈,作嘶鸣状,四腿肌肉起伏,如有弹性,四足前后错落,似欲起步。驼背上坐一胡人,深目高鼻,络腮胡。头扎幞头,身着翻领、窄袖、开胯、过膝的胡服,下着 子,脚蹬高靴。手扶骆驼前肉峰。肩上站立一猴,猴一爪扶俑头部,一爪托腮,一副顽皮之相。除胡人面部敷白粉,五官、胡须等墨绘外,其余部分均施三彩釉。胡人和骆驼分别以深、浅的赭黄色为主色调,骆驼的头、颈、四腿及驼峰的绒毛均施以浅黄色釉,驼背的披垫施以绿、赭、黄三色釉。 此件唐三彩作品出土于河南洛阳。人、驼、猴刻画生动,三彩釉施釉匀净无瑕疵,配色自然,清丽而不浮华,塑造艺术和三彩釉的烧制技术都达到了极其娴熟的高度,显示了我国唐三彩技艺之精湛。 |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