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伯雄:从形入手 注重于神
【发布日期:2015-11-11】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林垦】

朱伯雄,1967年出生于一个雕刻世家,1985年高中毕业后随父亲及家族长辈们从事宫庙雕刻。1989年参与莆田县黄石镇石雕二厂设计制作石雕,连年来多件作品被编载在福建石村石雕第二期造册中。他由一个木雕人转入石雕队伍,其雕刻功底与细腻度大大超过当时的专业石雕者。他独树一帜的石雕技艺,受到同行同业人的高度认可,并为莆田石雕行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 在当时,石雕不比木雕。因石头的材质要比木头硬得多,石雕作品想要达到木雕那样的水准是件极其困难的事。在木雕领域,作品的细节可以被刻画地很传神。但石雕就要难得多,由于技艺的瓶颈,莆田做石雕的老师傅们很难雕刻出能与木雕不相上下的作品。而朱伯雄敢于开辟先河,大胆进军石雕行业。他在石雕上狠下功夫,现在已经能够达到细微入至的境界。可以说他就是莆田将木雕技艺运用于石雕上的开山老祖,为莆田石雕行业翻开了新的篇章。 1990年由厦门大学教授李维祀主考石雕湄洲妈祖14.5米高的石像制作权,在莆田兴化宾馆举行现场制作比赛,朱伯雄被录用制作与湄洲岛妈祖同高对峙于台湾北港朝天宫。1993年被要入台现场指导安装,受功德无量匾纪念,为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因为此事,石雕行业内外都在流传着:要做妈祖石雕,找朱氏兄弟。 朱伯雄是带着敬仰、怀着虔诚来精心完成妈祖石像的。一锤一凿,朱伯雄都十分慎重,打磨光亮度更是一丝不苟。朱伯雄的石雕工艺从形入手,更注重于神。通过朱伯雄的雕像作品,人们可以真正感悟到人物的灵魂,并给人以精神的启迪。 朱伯雄注重人物雕刻的形与神,他极力追求将人物的喜怒哀乐刻画到淋漓尽致。这也是他木雕人出身的缘故,他说做人物的细节,要慢慢去琢磨出来,创作的东西,艺术要与文学相结合,在做一个人物时,要对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得有充分的了解。对他而言,石雕与木雕唯一的区别就是刀法不一,但构想万变不离其宗,而灵感则是靠充分的积累与沉淀。 他现在从一而终所做的事情,不是机械化地打胚,批量出产品,也不是去临摹。而是从设计直到完成,都要亲力亲为,善始善终。他对艺术有着无限的追求,也坚定着做到老学到老的信念。在充斥竞争的环境下,一直稳扎稳打,去坚持自己的路线,而不是随波逐流,将石雕作品批量商业化。 受经济下行影响,在市场不是很景气的今天,朱伯雄却仍然持着乐观的态度。他说自己不怕没有事情做,市场不景气时,也可以搞搞创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现在的他虽然已经积攒了一笔资产,但对石雕仍然兴趣不减。他愿意呆在厂房里,与漫天的石屑作乐,与石雕间的工人们探讨与交流。 |
毕业启航 共赴新程 湄职院举行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
荔城区北高镇 深入基层听民声 办好实事暖民心
古韵新声颂党恩 我市举行“迎七一”文化惠民专场演出
西天尾镇开展宗教场所消防演练 筑牢安全“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