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食堂
【发布日期:2014-05-16】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林爱玲 欧碧仙 文/图】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热播后,随即引爆全国“吃货”们的味蕾,一时间,“舌尖上的XX”成为网络热词,微博、微信各种晒舌尖美食,大有不让人垂涎三尺不罢休的态势。 从大一刚进入大学的十足新鲜感,到每天都吃的老三样,学校食堂带给我们各种有趣的吃饭轶事,待毕业散伙饭吃完,走入社会的我们,再也找不到曾经5毛钱就能打到饭,1元就能一盘菜的饭馆了。在校时,总觉得食堂的饭菜不好吃,总想着去校外小店改善伙食,毕业后能再吃一次食堂,发觉打饭的阿姨还是那么亲切,热闹的食堂人多的时候吃饭都特别香,还有那些依然那么便宜的饭菜,满满的都是回忆。 2007年从莆田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的黄经理留校竞聘成为学校餐厅经理,负责第一、二、三餐厅的食材选购、日常运营和员工管理等事务。上午11点,橱窗里已经排满菜品,蔬菜、肉类、海鲜……煎、炸、蒸、煮、炒无一落下,黄经理从一大溜案板上打了3个菜,为了观察每天的菜品在学生中的接受情况,他要在学生就餐高峰期前就完餐。“为了迎合学生们的口味,食堂每周会更新3、5个菜式替换不大受欢迎的菜品,每天共有70多种菜色供学生选择,为学院近14000名学生提供安全的伙食保障。” 从打菜阿姨的端盘反馈中了解,女生们几乎爱吃的都是青菜,少肉类,尤其是当季的蔬菜;男生是无肉不欢,特别是体育系的男生,每天的肉类菜都会“光盘”。从“光盘”速度中获评最受欢迎的菜式有焖豆腐、土豆炖牛肉、肉末茄子、水煮肉片、荔枝肉、红烧狮子头、宫保鸡丁,还有限量供应的莆田卤面。虽然大多菜品都很“家常”,但在大锅大铲中翻炒,出锅装盘后还是兼具了色香味。适当的火候、配料和热油让水煮肉片在一阵逼人垂涎的香味后裹挟筋软肉质爽滑入口,能赶在一出锅就品尝到这般鲜美着实要给厨师一个赞! 来自秀屿区东庄的黄彬同学说:“家乡味道——焖豆腐和卤面,几乎一摆盘几分钟就没了,大家都爱吃,比在家里吃的味道还正。”爱吃川菜的小苏说:“宫保鸡丁,花生、鸡肉丁、黄瓜丁,喜欢这个组合。”“炖蛋啊,香嫩好吃,只有学校能吃到。”大三的李婷娜喜欢食堂的炖蛋,几乎每餐必点。还有一些随意派的同学则表示食堂的饭菜简单平淡就是实惠。每天中午都在食堂吃饭的张宝珠说:“没有觉得什么特好吃,一定有荤素搭配吧,青菜,鱼或肉类,加份汤吧,大概7、8元。”莆田学院的第二餐厅有瓦罐,售价4元到5元,在市面上几乎找不到这么便宜的瓦罐了,味足量多。据记者随机采访到的同学中,按青菜一份1元,肉类2元到3元,一般一顿饭同学花费5—8元左右就能吃到饱。 即使食堂的饭菜多么平价优惠,依然还有不少同学选择去校外的餐馆就餐。负责学院食堂卫生安全的陈丽娜主任对此阐述:“以服务同学为宗旨的学校食堂首先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每一天每一箱食材都要有配套齐全的证件、证明,即便是早餐,我们也是找有相关卫生许可证的供应点合作,确保每一份食品都安全。食物经过粗加工、二次加工、清洗切片到厨房烹制,学校目前已经实现全不锈钢化,而同学们偶尔在饭菜里发现头发或虫子,我们会及时作出解释,这些问题也是个例,而且大锅饭量多工作重,还望同学多体谅。在调料方面,我们绝不选用有添加剂的,所以有些菜式不如外面饭馆的好吃。” 舌尖上的母校,你吃或者不吃,食堂都在那里,不离不弃静静守候。网友123木头人说:“出去工作了,才发觉食堂的饭菜其实挺好吃的,什么时候约上同学再回来吃一次,只怕没有了学生证,食堂的饭菜也成了最遥远的美味了。” 网友“笨蛋“说:“母校的东西物美价廉,母校承载着我们太多的记忆和牵连,母校是自己可以骂地一无是处,却不允许别人说三道四的地方。” 舌尖上的母校,也就是“那些年我们吃过的食堂”,经过时间和历练的洗礼,当年的抱怨都不见了,留下的都是暖暖的小美好,或许无关味道,却喂饱着我们四年最美好的青春。 |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