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焕新颜 吟唱来人即回家
【发布日期:2014-06-06】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林爱玲 文/图】
惜拾老宅朝花
半年前,龚德新是这样描述南马街老宅:阴暗破败散发有年代的霉味。 初见南马街73号,是一阕耿直矗立的长石条,《红楼梦》里写有大观园,初入园内迎面一带翠嶂挡在面前,贾政说:“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所以,南马街这一“素嶂”必然也娓述着别有洞天的故事。 即使比爸爸妈妈还要老上20岁的老宅也是娇羞的,三进三出的师门、前门和后房一丝不苟地守着属于自己的天圆地方。左进门,主人迎宾区是一原木长柜吧台,柜立面留出醒目的木头眼,直径近1米半的红团宽萝带着些许风霜挂在吧台尽头的墙上,不动声色地说:来人即回家。 从左前门出入正厅,方正的天井被后期修缮的露天木台割去一半,以旧做旧的原木掩盖“切割”的锐利,夜晚各处射灯齐放,更添风姿绰约。庭上大红灯笼从来就是为了那支撑屋檐的大圆柱而生,在南方建筑群里,它们就是一对追赶前世今生的恋人,红了灯笼老了时光,而在南马街,与圆柱一同停驻的还有舂米的石臼、磨米的石磨还有滤豆渣的奶色纱布,而今石臼升起烟雾,石磨泡出好茶,滤布循环了鱼儿的活水…… 是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在南马街也不必说,我见到了元宵灯笼上面既可写满平安也可以祝福添丁,奶奶睡过的有四条绑腿的床榻,床上是条船,摇着摇着便入了奶奶打着蒲扇讲老虎吃人手指头小故事的夏夜,眼里见着欢喜,涓涓泪涌心田。 1978年3月7日的《福建日报》还有1984甲子年的女明星海报,有声有亮的黑白电视早已睡着,德新说,电视是好,只是接收不到天线,多孤独的电视。摇篮里的小人书和竖式排版的文字你读过多少?至今还听不懂的莆仙戏,王英和颍考叔的脸谱背后还得写上他们的名字,龚说,老传统,我们没天赋传承有义务保留。还有书架上钱钟书的《围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是否还是曾经你看过的那个版本,它们让你的青春笑地多欢,哭地多惨呢? 还在点蜡烛的以前,屋顶留着方正一块玻璃,阳光强烈的时候,梯形光束里你有没有和跳跃的粉尘共舞,不知道是否有人发现这个貌似可以穿越的洞口,屋里所有灯光都没有很亮,浅浅一点,却足以照亮回忆回家的路。
复古不古焕新颜
龚德新和他的合伙人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找这样的宅子,他们去了有不少古色古香的两层骑楼、洋房的坊巷,也多次走访过古巷“将军楼”附近,还有古老的“大宗伯第”所位于的大路街等等,不过在他们看起来,老宅似乎还很忙,“有些还住着不肯搬去新住宅的老人家,有些早已租给人家几番分割不成原貌,还有些房契不明,主人意见无法统一。 从阴暗潮湿到修旧如旧有韵致,从破败消沉到旧貌焕新颜,与其说是他们找到南马街不如说是他们找到家的感觉。“这是一座建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老房子,因为它不沿街,而且它的主人据传是民国时期莆田议会议长林翰的古宅,所以它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貌。去年年底,我们找到这家老宅的时候,原来住在这里的90多岁的老奶奶过世不久,通过几经联系,老宅的主人代表和我们签了租赁协议,要求是不要损坏房子所有的架构墙体。” 主打音乐轻吧的南马街73号,自然只会更加动脑的还原老宅的味道与精髓。宅内大半物什都是龚他们从老街坊那里淘来的,煤油灯、老报纸、碗橱、药舂、鱼虾篓、蓑衣、旧时墙画、旧门板、窗棂等等一一回归到了它们的新地方。“所有墙体颜色从最早的青白色到温暖的米白色,最后到现在加入莆田的红土调和成的沙土黄,既要有历史感又不能太舒服,这个度很难掌控。”如果不是诚意十足,这样复古而不古的大改造实难坚持,大到整体风格设计小到一盏灯是用摆台复古台灯好还是被面缝制小挂灯好,他们无不走心去挑选。 “舒适惯了的现代人一见这样老派的地方,新鲜劲一过难免会觉得太旧,所以适当的时尚元素又必不可少。得当的音乐、灯光和电器设备则保障身心的愉悦感,氛围和情调是首位,完备的服务和产品也要搭配适宜。”所以,在老宅大厅里,天花顶上点缀者点点光圈的竹筒灯错落排开,非常醒目。一面大投影挂在堂中,即将随着热情的巴西世界杯开启。 老宅骨子里是爱热闹的,前房后房聚拢了一大家人的起居和生息,落雨时候的瓦片也在吟唱着最自然的音乐注脚,龚德新说,搭建大露台后,顺着瓦楞凹槽而下的雨水打在木台阶上,溅起的水花会打湿门庭墙面,我们在考虑利用遮光板引流,爱老宅的德新就像记忆中一同长大的邻家哥哥,长大后,他想整个大的家把小伙伴们都叫回来,让那些现实里触礁的梦想有个能回到过去的老宅。
老宅有爱不老
莆田有个微博名叫“石瞒芋”的网友,热心关注着本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他用镜头语言记录着兴化美食、古风、旧物、文实,在他的“行走莆田”话题里,记录了北大路“开莆来学”的龙坡社、双池巷的“猪脚套猪肚”的闲情偶寄、“九头十八巷”里的御史巷旧时郡门望族的靡靡箴言,还有仙游的前溪村、九座寺和石谷解等等,所有历经风雨的老地方无不焕发着低调而内涵的魅力。 一位名叫慕容红军的江西人带着妻子和女儿也在一处老宅前停下行走的脚步,“这里有前院和后院,我来的时候,院里的芭蕉树、龙眼树、柿子树都长得很葱郁,租金不便宜,做餐饮不轻松,但是好地方难得,尚品私厨做起来后,朋友还是挺喜欢来。”带着江西人独有的文艺气质,慕容红军把位于御史巷的双层结构老房子打造成“芭蕉树下的晚餐”一景,长势茂盛的滴水观音、爬满格子的木耳菜让就餐环境有了远离喧嚣的野趣感。老宅后院还有一爿菜园,势要参天的木瓜树叶已经探出墙去了,果真,老宅是爱热闹的。 而热闹的历史也在龚德新的南马街73号留下“雁过留毛”印记,“最早老宅的地是摩踏出光来的黑土,后来被铺上20厘米见方的红石砖,据说文革期间,石砖被敲裂过,就成了现在坑洼有裂纹的效果了。”除了红砖,龚从过世的老太太那里接养了一只活了20年的乌龟,一池小缸里它也只是听人说,老太太有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小弟解放时去了台湾,她的三个儿子中,在世的二儿子定居福州,小儿子出了国。听说要租给龚他们做酒吧时,在台湾80多岁高龄的小弟颤颤巍巍地回来看了老宅,龚说,也许老人家没什么机会再来这里了。但是有回忆自然有温度,因为有心还在家。 城市冰冷快速的发展节奏摇晃着老宅飞檐上的兽吻,老宅昔日的辉煌也逐渐藏进历史,有些透着气息的老物件成了缅怀过去的摆设,没有生活气息的氤氲,静守着过往的秘密。 而也正是是这些扛得起历史往来的老建筑老物什,让后辈踩在钢筋水泥上大步发展同时更有底气建设“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也只有历历在心地记住这些青砖黑瓦才能与兴化大地同呼吸共继往,爱永远的老宅,而不老。
|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