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情感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后黄,照见一场与子偕老的桃源梦
【发布日期:2014-10-31】 【来源:】 【阅读:次】【作者:】

 

 

来莆阳后黄寻花园村庄

 


    如果你跟一个姑娘说,我们去一个风景不错的村子转转吧。姑娘爽快答应,或许这会是个不错的姑娘,如果你选择带姑娘去后黄村,那么,你绝对是个有心思的男生。因为不论什么样的姑娘都能在后黄村找到兴奋点——生态公园美不胜收、果蔬挂枝采摘乐、红砖侨楼剪影有味、原地修复村落一步一景……
    有回廊的地方,气质都不会差,刚步入后黄村,原生态的绿植无需故意修剪凹造型,一段回廊穿过溪头,就达到有意的叠加,无限的意境的效果。这样的处理在后黄村随处可见:一气呵成的湖心公园,草地入湖,湖光一色,树桩坐台,花团锦簇,狭长花亭静候爬山虎“作嫁衣”;每户人家院落庭前的绿植花丛,把“田翁独归处,荞麦露花深”的美感扩至村道角落处,欣欣向荣的花丛让人倍感主人的闲情雅趣;大院里的花圃,小石径环绕,也让野草生长出如春葳蕤;小巷蜿蜒,几十年前的古路也有,楼可以翻新出新面貌,老路依然保留历史的步履,老旧协奏,引人入胜,世代同堂,各有回忆。
    占地9.5万平方米的后黄村70%以上为传统莆田民居“红砖墙”,约有80栋左右,其中数十栋系明清、民国时期的古民居和古建筑。作为“华侨第一村”,这里的南洋风格建筑成为最大的主景,洋楼不语,来人自有意。是思乡亲切的华侨归国建设,还是荣归故里的鹤鬓老者落叶归根,是昨日的遗风还是今人的效仿?答案都雕錾在红砖墙,红瓦砾,西洋瓷砖上作古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昔日折柳惜别,今又果蔬茂盛,一路谋幸福的后黄村人非常懂得借古改今,先后投入220多万元推进新农村建设,以莆阳文化“大观园”理念对全村进行整体规划。以保护莆阳老建筑特色的百年华侨民居为主体,借用莆田唯一现存完好的“四口井”,以及百年古碉楼、距今600多年的桃源社等等开发出一系列的民俗文化内涵村景。

  

 

 

约会桃源村,齐享田园采摘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多少爱情的理想有这么一句话:“我们两个找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长相厮守。”西施范蠡的泛舟江湖也引无数情儿竞折腰,如果有穿越,他们若逢着一马平川的后黄村,也一定会定居下来,男耕女织,相夫教子,没有比这里更适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了。
    后黄村得益于平坦的土地,充足的水源,这里四季蔬果飘香,轮种的稻禾不仅实现仓廪足,更是这片生态农业盘活后黄村经济的重要脉搏。经过精心的规划和设计,统一划片种植的草莓园、西红柿种植区、圣女果种植区、有机花菜等等各种时令蔬菜和经济作物,放眼眺望整个采摘观光园,俨然一个超巨大富含生命力的“大观园”。
    如果你刚和对象认识不久,两人相约来此体验生态农业,女生俯身摘果子,男生递篮子,并帮她拍照留念,在亲近大自然、亲近劳作间,爱情的养分也一定在滋长。如果和大伙儿一起来,欢快地穿梭在田间,摘了西红柿摘草莓,享受自己动手的农家乐,玩得开心吃地香,这样的活动是不是可以经常有。
    整片有机田园里,和村里统一搭建的复古西洋路灯隔三差五地出现一处,这样的结合也是醉了,但如果说有机田园本身就是村中最大的景色,也就合理和谐多了。采摘观光园里,一爿饱满低垂的毛豆,一爿晚季的水稻。满园正在生长的青色的果子,香飘四溢。灌溉时间一到,横卧田间自动洒水的管子润物细无声地浇灌着土壤。
    提前来给西红柿绑支架的村妇动作娴熟,表情也特别的放松,她们更像是享受栽培乐趣的田间养护专家,笑着说,“再过一个月,圣女果就能吃了,西红柿和草莓得到元旦才成熟。”抬着木桩经过的师傅正在搭盖四脚凉亭,在绿色有机的“大观园”里,所有的劳作都像一桢桢电影胶片,虽然有些许失真,可也充满了文艺和美好。
    而真正让女生按捺不住的,该是那围在农田四周的一株株向日葵,伸长脖颈排成绵延的护围守护着种植园,10月底笑脸花们都已凋谢,偶尔一两株大脸如盘赠以游人各种摆拍的机会。记住,一个月后就可以来这里采摘圣女果了,再过两个月,草莓和西红柿也该挂枝头了,价格和市场价一样,但体验一把干农活的快乐却是无限的满足,还有年轻人最爱的烧烤这里也都能提供全套烧烤设备,来这里玩上一天都觉得太短暂。

  

 

 

回到小学课本,夕拾童年时光

 


    桃源后黄,随意瞥一眼都是水墨、简笔、工笔画,像小学语文课里成片的金黄稻野、修建的马路宽敞笔直、田里劳作的农人笑容可掬、孩子们嬉戏玩闹、有燕子在天空盘旋……后黄新农村不仅做到“不拆不建、做旧像旧、改新像旧、新建仍旧”,这里更是一本饱含莆阳文化的民俗博物馆,这里有新的生态、旧的内涵,体现出一种新农寡民、低调深刻的哲学含义。
    或许这里不是你的故乡,但你来这里一定会有一种乡愁的共鸣。田里的渠道是儿时夏天最爱的玩处,流动清澈的水顺着渠道潺潺流泻,你淌着沁凉的水源一路走,走到爸爸叔叔们割稻的田边,看他们娴熟的手艺又刷新出一片整齐的田方,妈妈送午饭来了,热乎乎的红烧肉和一碗海蛎汤口水馋地直流。伴着夕阳的落晖带回去一天的收获——小鱼小虾小蝌蚪还有一只蚂蚱,这下可以回去和巷里的小伙们在祠堂玩了,晚上戏台上演精彩莆仙戏,村里的人们踩着点儿就来了,热闹极了。
    情侣们来后黄村不能错过的就是拥有百年历史的红碉楼和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供奉全村菩萨的桃源社,而临近的龙华书院如今成了莆田荔城区第一个居家养老场所——龙华堂,村里的老人常聚在一起吹拉弹唱、下棋作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这样一个“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桃源村”生活,无怪这里也享有“百岁村”的美誉。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