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情感
没有兰友街 不成枫亭市
【发布日期:2015-05-27】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林爱玲】

 

  九仙结枫为亭,即使是只听过枫亭糕的外地人,也已经要醉倒在它的香糯里。但它不仅是位花雨沾衣的江南姑娘,它更是身出名门,精通文理商贾的才子。脱胎于名史、塑身从沿革、天时地利乃成“一哄之市”。能衬得起历代华灯的闹市,就有多少亭榭与楼台的辉映,当然,更少不了,不论多少年多少钱,也舍不得拆舍不得搬离的老宅和街道。比起兰友街,“街道”这个同义叠词看起来太年轻,毕竟有“倚遍雕栏,家家门巷荔枝香”的醉美景色在前点缀。对于怀旧党来说,应该可以很任性地说一句:没有兰友街,不成枫亭市吧。今有三个小伙伴,外地姑娘小艾,本地昔日街头小霸王小龙和隔壁老王家姐姐小仙重走老街,照见“兰友”三貌“拦友”。


初见者:咸鱼铺里的芝兰香


  一听说小车是进不了街道里的,小艾想着必然是沿街各种琳琅满目的玩意儿惹得游人如织水泄不通,好一派风光胜地。不消想,一走近,左边是花花绿绿睡衣、女装店,右边猪肉铺,地上还摆着各式水产任君挑选,活蹦乱跳不新鲜不要钱。果然车难进,普罗大众家楼下菜市场景色,剐蹭真得给人新买的猪肉赔不是。但是很快,小艾即发现,若是给这里打个比方,菜市场版桃花源再适合不过。
  临近水源便得一桥。这座桥给小艾的印象非常深刻。望不到头的整条河里铺满水葫芦似绿油油的地砖,岸上两边的房子像是漂浮在“绿地砖”上也随时可能被水葫芦大军吞没似的,蔚为大观。桥上摆满了小摊,卖的是当季的蔬果,没有花哨的品种,自然是人家自种的。水果摊主是朴实的阿姨或者硬朗的奶奶,傍晚的箩筐里,新鲜的香蕉和枇杷已所剩不多。卖鞋袜衣裤的摊主则是黝黑的叔叔,一排的货!看起来这位叔摆这摊位有些资历了。
  当然,再傲娇的摊也傲娇不过这座桥。南北飞架的古桥名太平桥俗称观音妈桥,系南宋始建,饱经沧桑依然与日月同辉。即使时代更迁,人们从桥上走过,如果你抬头再看看左方飞檐挺立的观音亭(现改名为集英亭),不仅脑补古时候黄发垂髫都聚于此的热闹场面,还可以闭目仿若自己正从时光隧道入口通往过去。最妙的是桥尽路曲的设计,就是一个拐角盘活了这个条街的气质。
  全程兰友街的地面都是30cm见方的青石板路,落雨不积水,夏天易散热的青石块框住了整条街。10个青石方隔开两排的房子,路不窄却难见到大车,步行在这样的街道,如果哪里有好吃好玩的店,自然就让人驻足。一楼沿街铺面接的是这片百姓的过日子的地气,卖的东西让外地朋友毫无新鲜感。这里看起来一点也不讨好外地人,但是它就是静静的,就已经要让时空凝住。整条街一楼铺面各有各的俗气,但是二楼却是非常罕见统一建筑样式:越旧越红的木楼,一幢挨着一幢,不偏不倚,没设走廊,中间只开一多边形小窗户,像极了裹得严实的大家闺秀。而楼宇里的“闺秀”也可见一斑,或是三层木楼,或干脆是镶了花砖的中西结合的寓所。楼上的悄然无言映照一楼的市井繁华。小艾觉得真有趣,一楼的人住二楼吗?晚上铺面关门的时候,就如两个时空嫁接了。
  作为昔日惠安、莆田、仙游三地客商聚此经营的兰友街,曾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水产销售市场,吃惯了海产品的枫亭人把鲜鱼制成咸鱼干,算是外地朋友除了枫亭糕外还可以带走的特色产品啦。
  凭借着丰厚的史料资源,封存了几百年的辉煌的“枫亭市”如太平桥下的河水,虽有波澜却不见新鲜空气、和煦阳光;又如咸鱼铺里暗藏着芝兰香,如无芝兰之室,很快就会被时代的挖掘机铲平,最后连咸鱼铺也不剩。

 


长大的小孩:散落深巷的童年趣语


  庄小龙离开家乡近十年,节假日回来陪家人的时间尚且不够,问候从小玩到大的老街的机会自然不多,但这里的每一条巷子他都辨得出。他说,小时候读书必经过这条街,放学时候最喜欢和小伙伴在巷子里玩官兵捉贼的游戏,特别喜欢当英雄,拯救被“坏人”掳去的伙伴,他还清晰记得游戏里有一句只有最后一名幸存的英雄才有资格被伙伴喊到自己名字的一句话——“XXX末霸救中国”。后来,小龙真的去当兵了,从一个连队换到一个又一个不同的连队,学到的本领越来越多,始终不改童年的那种争锋精神,部队训练着这个自小在有着无数保家卫国的英雄传说的枫亭长大的小伙子,成为一名中国光荣的特种兵同志,而后他又将硬汉精神带到影视作品里,在更多的传说和故事里延续他的英雄梦。
  兰友街得名于枫亭历史上着名的“铁面御史”林兰友,他不仅嫉恶如仇,为官刚直之声“震京师”,他的孤忠、正气,氤氲于兴化的壶山兰水之中。林兰友还是一位文学家,着有《迷迷草》等集。为了纪念这位先贤,后人将枫亭鱼街改名为兰友街。迈着矫健步伐走在老街熟悉的青石板路上的庄小龙,似从这里再次吸纳家乡灵气,朝着梦想前进,无愧于兰友街之子。


隔壁镇的姑娘:不褪色的鲜活回忆


  小仙家在郊尾,小时候妈妈只要说去兰友街,她必跟着。对于孩子们来说,有目不暇接的新奇事物还有妈妈一定会大方买好吃的东西给她吃,这样的出行机会实在是有几次美几次。
  什么地方长大的孩子就有什么地方的烙印:开朗热情、知性感性。回到老街,每一处老木屋,她都用心铭记,再次在记忆里为童年的欢乐园描红———厝顶长出摇曳的杂草、小窗口中踩着缝纫机边和旁人聊天的阿姨、妈妈曾经经常光顾的供销社旧址、状元街上哪家的枫亭糕取了新名字、还有记忆中好朋友的家是街尾第几坎卖银器的店面……
  枫亭镇上最热闹的莫过于闹元宵和唱大戏的时候啦,那是怎一个锣鼓喧天、欢天喜地了得,比起萧红笔下的《呼兰河传》里的庙会热闹多了。
  如今,穿着背心短裤摇着蒲扇的大叔是街上的主人、赶制一套套崭新的玫红色对襟上衣的女裁缝是街上的主人、摇摇晃晃走过一格格青石板路的小女孩是街上的主人、挑不动担子精神依然矍铄的银发老人也是老街的主人同时也老街的故友……对于他们来说,老照片里的一砖一瓦毫无二致,而生活却日新月异,这样的日子再好不过了。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