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情感
裁缝铺:机声渐寂的老行当
【发布日期:2016-09-07】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欧碧仙 文/图】

 

 

    年轻人觉得做裁缝太过枯燥,坐不住;又觉得收入不高,都不愿意学习裁缝。”而正如徐碧霞所言,由于裁缝工序复杂,又鲜有年轻人有兴趣再去学这门手艺,当这一代的裁缝师傅日渐老去,到哪里,才能再听见缝纫机的哒哒作响?

      每逢家里有喜事,年近六旬的吴阿姨总会穿上36年前结婚时定做的大红嫁衣。一件改良式的红色唐装,即使已经过了36年,颜色依旧鲜艳,缝合走线也依然结实考究。吴阿姨爱美,年轻时常常妯娌3人选一块一样花色的布料,做3件一模一样的衣裳,3个如花年纪的妇人一同亮相,总是令人惊艳。“身上这件20年前定做的衣裳,今天穿上也不觉得老旧过时。”几日前寻访手艺人时遇到吴阿姨,她身着一件时下复又流行起来的复古花色衬衫,若不是她说,着实让人不觉这件衬衫已有20年的“历史”。
  在吴阿姨的衣柜里,还有不少年轻时经裁缝师傅手工裁制的衣裳,也颇有些年头了。“上世纪80年代,缝纫机是新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之一,裁缝行业也曾经鼎盛一时。扯上一块的确良布,拿到裁缝铺里找裁缝师傅做一身新衣,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一件既时髦又让人羡慕的事情。不像现在,当年的那些裁缝师傅几乎都转行了,要想再找一位称心的师傅,已经很难了。”除了平时在街边的缝补摊上修剪裤脚或换个拉链,吴阿姨已经很多年没有再遇到过一位称心的裁缝师傅,衣服也已经多是儿女给她买的品牌成衣。
  裁缝师傅、剃头匠、打铁匠、弹棉花匠……正如吴阿姨所遗憾的,这些人们曾经再熟悉不过的行业,随着时代的变迁,正逐渐为新兴行业所取代,许多刻着时代印迹的老手艺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即将消失的老行当。“手艺人”这个原本来源于民间的群体,也逐渐呈现两极化——要么濒临后继无人,要么变成“艺术大家”。然而无论哪种,许多老行当的“手艺人”都已渐渐脱离民间。寻访手艺人,也愈发显得不易。
  随着莆田的城市发展,饶是在曾经老行当和老手艺人聚集的大路、县巷、衙后、后街、庙前和坊巷这些古街上,裁缝铺也已经所剩无几。一些老式小区和乡镇的街边,也只剩下一些仅有一台缝纫机、十几轱辘线外加一张板凳的缝补摊,为不会针线缝补的现代人做一些修剪裤脚、换拉链或是不那么有难度的缝补活儿。
  古街里仅存的裁缝铺真正能做时装的也极少,多数铺子都在做一些窗帘、床单或是睡衣的活儿。位于大路街中段的一家裁缝铺辗转开了有30余年,店里聘请了十几位裁缝师傅,倒是一直坚持做时装。现任老板阿冰从做裁缝的父亲手里接过“衣钵”,店面不大,前厅挂满了各种花色的布料,后面厢房则挂满了顾客定做的各式时装。店里两位正在给一批顾客定做的制服钉纽扣的师傅说,如今像他们这样专门做时装的裁缝铺,整个市区已经没有几家了。“缝补摊或是改衣服的店倒还是常见的,这些店和我们这里还是有区别的。我们很少做缝补和改衣服的活儿,你看这里各种面料的布料很多,我们还是做中高档的时装比较多。”说话间,店里来了好几拨顾客,几乎都是中老年人。零星有一两位年轻人,多是拿着从网上下载或是在外面服装店拍来的时装图片而来。其中一位师傅解释道:“品牌的服装卖得贵,年轻的女孩有时会拿着图片找来,希望做一些类似花色和款式的时装。布料加上手工费,还是要比外面的成衣要便宜不少。”
  位于店铺后面的厢房是裁缝师傅们的工作间。四十来岁的徐碧霞是其中一位。徐碧霞年轻时就学裁缝,父母觉得这是一门手艺,可以保她一世安稳。没想到后来裁缝师傅已经不吃香,于是徐碧霞随大流到工厂打了好些年工。大约10年前,她才又重回裁缝行业,在阿冰的店里,已经有几个年头了。
  一块上等的玫红色丝绸料子、一本记录三围尺寸的本子、一把板尺、一块粉饼、一把剪刀外加一台缝纫机……一件顾客定制的衬衫,徐碧霞需要花上半天时间,经过量、裁、做、烫、锁洞、钉纽扣、打边等一系列工序才能做出来,少一步错一步都不行。“有些人还嫌手工价钱高,要还价。就拿做这一件衬衫来说,过程极为繁琐。做一件冬天的大衣,比这个还要繁琐许多。”徐碧霞说,网上或外面商店里卖的服装各种价位都有,但在她看来,都是流水式的雷同、呆板。“家人的衣服都是我自己做的,这么多年,这个传统一直没变过。”“量体裁衣”的独一无二和良苦用心,这是徐碧霞认为的,每件手工裁制的衣服独有的意义。
  贾樟柯的电影《无用》里的设计师马可说:手工注定是和商业社会的基本规律违背的,这一点决定了它注定没落。因为商业社会一定是鼓励你的衣服快速更新换代,而手工却鼓励你不断地去使用它——因为手工的大量人力心力,都决定了它的传承性,它的故事性,它的“非易耗品”属性。影片里的裁缝最终改了行,理由是“我买一件西装30块钱,但是我做一件西装的手工费就要40块钱,这个行业真的做不下去了。”的确,如今走进商场,各式各样的衣服都有,年轻一代又爱网上淘衣服,衣服等不到穿破了、旧了就已经压了箱底,谁还愿意花上几天时间去等一件衣服被一针一线精心缝制而成?所以,提及裁缝这个行当的前景,徐碧霞也并不看好:“现在年轻的裁缝师傅几乎见不到了,目前还在做裁缝的我们这群人,年纪最轻的也基本都在四十岁以上。年轻人觉得做裁缝太过枯燥,坐不住;又觉得收入不高,都不愿意学习裁缝。”而正如徐碧霞所言,由于裁缝工序复杂,又鲜有年轻人有兴趣再去学这门手艺,当这一代的裁缝师傅日渐老去,到哪里,才能再听见缝纫机的哒哒作响?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