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情感
交谊舞:过去式还是现代式?
【发布日期:2017-04-19】 【来源:】 【阅读:次】【作者:报记者 林爱玲 文/图】

 

    舞蹈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之一,就像需要音乐、文学、美术等等一样,人民群众也需要舞蹈文化。而现代交谊舞是舞蹈文化中的一个类别,是人民群众亲身体验舞蹈文化的最好的首选项目。近几年,作为交谊舞中一项,广场舞风靡全国,也形成我国蔚为大观的特有的舞蹈文化,曾满城流行的舞厅到如今街头巷尾的广场舞,交谊舞,是过去式还是现在式?

  4月9日,莆田市交谊舞协会经民政局批准正式授牌成立,正式会员近百人。每天傍晚热热闹闹的广场舞已经不再新鲜,人们却很难把广场舞和交谊舞联系在一起。从十几年前的二十多家舞厅遍全城到如今剩下不超过五家,舞厅少了,跳舞的人却多了。人们从舞厅到广场,从室内到户外,交谊舞看似一朝飞入百姓家,而说起九十年代的慢三慢四、迪斯科、恰恰等,却像是那时候人们的生活里盛满情感的一杯酒,在欢乐的聚会里、热情的舞厅里饮下,交流一份情谊,绽放一段时光。


  消逝的舞厅时光


  今年55岁的李庆尧身穿雪纺衬衫配西装裤,从20多岁就开始跳舞的他至今依然保持着硬挺的身材,举手投足间尽显绅士风度。“我们那时候流行霹雳舞、迪斯科,年轻人就容易迷上了这种动感的现代舞,跳舞成了最大的业余爱好,随着年龄渐长,开始学习交谊舞,那时候都是在舞厅里的跳,每天晚上舞厅都爆满,大家一跳就是一晚上。”后来,随着舞厅关门的多,跳舞的人也就少了。再后来,广场舞兴起,跳舞的人又多了起来。
  网友摩的阿哥回忆起来过去的舞厅时光写道:“那时候大众舞厅也刚刚开始流行,隔一段时间就有新的舞厅开张。偏僻一点有日新舞厅,比较热闹有步行街旁边的芳草地和金蔷薇等,那时候消费真是大众,门票一俩块,一杯茶水五毛一块,几个人一个茶座也只几块钱。”如今当有人说起青春潮、莫斯科、满堂红、大京都、太子、夜巴黎等名字,更多人想起来的则是那些年和迪厅有关的青春回忆。网友非洲土着说,“那时候港台音乐正流行,很多新鲜事物一股脑进来,迪厅、舞厅、ktv、网吧成为最多人消遣的去处。看着很时髦的生活,实则也浪费了不少时间。”
  信息变革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娱乐生活个体化,人们被更有诱惑力的移动互联网吸引,舞厅一词也成了过去时。说起舞厅,大多数人会联想到伴随着烟熏缭绕昏暗的环境、放纵暧昧的气氛,甚至还是某些电影里影射打架斗殴,充满色情诱惑,藏污纳垢的风花月场的固定选址,而这些同样随着舞厅迪厅的关门也逐一销声匿迹。但人们热爱跳舞的热情不会因此消失,因而能都留下来的舞厅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舞厅。

 


  大众舞厅重回公众视野


  李庆尧只要一有空就会来到位于城厢区广化路上168交谊舞培训中心教大家跳舞,他尤为擅长三步踩,曾在2014年在武汉举行的三步踩全国比赛二等奖,像他这样无偿教大家跳舞的老师在168舞厅还有很多。人们因为热爱跳舞聚在一起,一起享受舞蹈带来的乐趣。
  馆长林志煌每天下午1点总会准时来培训中心,给大家播放音乐。在简陋的音控室里一呆就是一整天,为每天来来往往的上百个会员播放他提前录制好的音乐,50多岁的林志煌运用起cooledit声频软件,认真而熟练。“一曲快一曲慢,搭配起来跳地不会累。”培训中心开馆两年来,他被大家的热情感动,每人每次5元的场地费基本就够维持馆里的租金和水电费,本着服务跳舞爱好者的诚心, 林志煌开办的168、169两家交谊舞培训中心是目前莆田为数不多专业的大众舞蹈厅。李庆尧说,“专业的场地能满足舞蹈者更高的需求,比如交谊舞很多姿势是需要滑步的,如果不是光面就会影响舞步质量;还有专业的配乐,舞跳得好不好很看重对节奏的把控,很多动作要踩着恰好的节奏,交谊舞听的不是歌曲而是伴奏里面的鼓点节奏,而这些,都是广场舞所满足不了”。所以他认为,如果有1000个人跳舞,目前会有800人在跳广场舞,200人会选择专业舞蹈厅,需求点不一样,广场舞更侧重全民健身。
  “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人来跳交谊舞,同时能够培养出训练有素、专业的交谊舞团队,促进交流,带动更多人参与到舞蹈健身运动中。”这是林志煌成立交谊舞协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当看到有一些交谊舞邀请赛,我市参与者寥寥的现状后,他和一些老舞者们都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做一些事,甚至他甘愿自掏腰包增设奖金以吸引那些跳的好的爱好者参与省市邀请赛。


  广场舞:
  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交谊舞


  作为交谊舞中的一种,广场舞化身一种健身运动飞入寻常百姓生活中。2005年开始的创文创卫活动,以及北京奥运会的全民健身活动,为广场舞的盛行提供了土壤。在这样官方和民间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广场舞”以燎原之势迅速普及,规模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连服装音乐动作等方面也越来越讲究。尽管发展迅速,广场舞还是停留在 “大爷大妈饭后的一种休闲运动”印象里。同样的,交谊舞也一直都带着“断代”的标签,刚从学校毕业半年的大学生林丹说,“以前在学校跳了三年的交谊舞,学校的舞蹈氛围也很不错,很多学生参与进来跳交谊舞,也爱跳交谊舞。但是觉得在学校之外,参与跳舞的人基本上是有一定年纪的人,很难看到有年轻人参与进来。”
  慢三、慢四、快三、快四、平四、吉特巴、拉丁伦巴、恰恰、三步踩……交谊舞意在交谊,舞种更多的是在于两人的配合,由于生活节奏和时间关系,跳交谊舞的大多是4、50岁的中年人居多,喜欢跳交际舞的人大多很乐意与人交往,习惯对人与人之间那种相对频繁和友好的互动关系。所以也有网友说,“我觉得交谊舞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愉悦心情,也是一个很好的交友方式啊。都市男女无法找到好的对象,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相亲方式。很希望这项活动能在年轻人中普及,这是老少皆宜的舞蹈,而不仅仅是大妈大爷的舞蹈。呼吁大家消除此偏见,积极参与这项舞蹈活动中。”
  不管是什么年龄的人跳,或是选择跳什么舞,舞蹈都是语言之外最身体力行的表达方式,都是生活里的一种幸福的起飞姿势,人生不易,不如跳舞。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