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情感
记忆里的橄榄戏
【发布日期:2017-07-12】 【来源:】 【阅读:次】【作者:水云间 幻若烟雨 文/图】

 

  一张八仙桌,桌上摆一只靠背的竹椅,这就是一个舞台 ,一个只有一个人演出的舞台。演的剧目叫橄榄戏。演员叫陈顺古,一个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子。
  橄榄戏,莆仙特有的戏种。类似独幕剧。
  陈玉顺,一个挑橄榄沿村叫卖的小贩。
  简言之,陈玉顺为卖橄榄而唱古戏,所以,民间都叫他陈顺古,或橄榄顺。
  具体地说,陈顺古每天挑一担橄榄,沿村入户地叫卖,为了吸引顾客,每到一个村落,他都免费演唱他自编的剧目,目的只有一个,卖掉那担橄榄。陈顺古当年的做法,用今天的话说,应是商业广告的运作模式。
  然而,他的义演,很快成了商演,他走过的村庄,村民们都盼望他能再挑橄榄来,再演一个橄榄戏。橄榄戏因此而得名。
  橄榄戏,诞生于一个中国特有的“文革”年代。那是一个精神食粮十分匮乏的时代,莆仙戏被禁演,独幕剧悄悄演。所以,橄榄戏获得莆仙两地人民狂热的追捧,陈顺古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
  如果不是这次城厢区文联组织采风,走进华亭走马亭这个因橄榄而出名的村庄,陈顺古和他的“橄榄戏”也不会被提及,曾经轰动一时的民间技艺难道就此沉没于滚滚红尘之中。在2016年岁末,经多方打听,我找到了陈顺古儿子陈庆华。时光穿越40年,当年听不懂橄榄戏的我,如今回想起陈顺古进村时,村里老老少少欢欣鼓舞的样子,和喜庆洋洋的场面,令我记忆犹新。
  陈顺古到过我村庄几次,每每受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每家每户像过年过节似的,那天晚饭一般都会煮咸菜饭或面条什么好吃的,笑称“吃戏饭”,因为村民们会请七姑八姨等亲戚来听戏,有的会上门吃顿饭,所以,都得准备着,再者,也因为有戏可听心情好,就美餐了一顿,那时,我大约六七岁左右,虽听不懂戏里的说唱,但喜欢戏外的热闹。
  只见陈顺古手扶一把尺胡,一副清瘦的身板,稳稳地坐在八仙桌上的竹椅上,一个人有声有色地说唱着,变声一下演旦,再变声一下演生、净、末、丑。剧目内容以宣传忠、义、孝、礼为主题,如《好小姑》《白铁假元宝》《玉蜻蜓》《父子双状元》等。
  陈庆华告诉我,父亲出生于1927年,因家贫,只读三年私垫,但他记忆力极强,他对乐器有一种天生的敏感,陈庆华说,这点他有遗传父亲的,如八角琴、二胡、三弦、笛子什么的,父亲无所不通。因为父亲患有夜盲,年轻时自己写剧本,后来他口述,他叔叔代笔。他所写的剧本都是无师自通的。为了养家糊口,他的足迹遍及莆仙两地。有橄榄卖时,他以卖橄榄换说戏,无橄榄卖时,说戏一场赚4元至8元不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演橄榄戏也是冒风险的,有可能被“红卫兵”抓去坐牢,所以,常常要等到晚上8、9点确认安全后开始说唱。
  可惜的是,陈顺古于1995年仙逝。他的橄榄戏由他的儿子陈庆华继承,遗憾的是,陈庆华说目前后继无人,失传在即。他13岁起跟父亲学八角琴、二胡、大提琴、十音八乐等,1977年恢复古装戏,他考进莆田戏一团,担任乐手,跟随剧团走进国家大剧院演出。现在都演莆仙戏,谁还会再看“橄榄戏”?所以,父亲的橄榄戏唯恐成为历史,是否能够被“非遗”所记录,是否还会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都是他心中美好的愿望。他也试着把他所学到的东西尽可能的传给他的后代。
  一个民间艺人,他用自己独特的技能怡悦了一方人民,这是难能可贵的精神。生命可以消失,陈顺古可以离开他一个人的舞台,而他的“橄榄戏”应该发扬光大,代代相传,让历史记住它曾经的贡献。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