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不曾被过度破坏的土地上,郑木兰和她的伙伴们坚守初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用善良和热情,放飞青春岁月,筑梦美丽乡村,种养着健康的味道,种养着满满的幸福感。
基地的前世今生 9月是收获的季节,各种水果纷纷上市。9月,也是火龙果大量上市的季节。火龙果是人人都能够接受并吃过的水果,但你吃过有机火龙果吗?在城厢区华亭镇后枫村向阳果疏合作社,就有这么一些年轻人,他们坚持良心种植,用自然农法,不用农药,不施化肥,只用土肥种养、土法灭蚊蝇,精心呵护火龙果长大。 匠心迎来红火果 有感于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农作物的伤害,向阳果蔬合作社从成立开始,就定下了这样的规矩:不求产量,只求质量。做良心的产品,走生态农耕之路。于是从一开始,果园就不用化肥,而改用农家肥种植,走自然生态的农耕方式。所谓实践出真知,三年来,针对种植当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基地成员在遵循自然生态平衡规律的原则下,不断总结经验、更新种植方式,只为种植出口感更好的有机果疏。如为了达到不用农药驱除蚊蝇叮咬,他们用昆虫物理诱粘板及诱捕器。于是田间地头,你便会看到挂在枝头的粘纸与诱捕器点缀其间。又如针对果实小的问题,只要在成长期打点膨大剂,那么将会有颜值高个也大的火龙果上市,但他们却选择在用肥及管理上下功夫。为了确保品质,管理师傅们定期疏花疏果,控制一根枝条挂一个果(疏下的火龙果花晒干可用来煲汤,也有一定的市场需求),这样才有利于长出个大皮薄汁多味甘甜的火龙果。于是我们看到,今年火龙果的个子比去年大了。明年,再在管理上下功夫,也许真能够生长出个个足斤足两(即每个重量超过一斤)的果实,到那时,经济价值就提高了,早日回收投入资金也就成了可能。再如,如何才能保证每一个摘下来的火龙果甘甜多汁而不发酸呢,采摘的师傅们经过多次比对,发现等到火龙果蒂落,尾部果皮缩水时再采摘,那样的果实可以包甜……正是这些细微处的匠心观察并不断改进,几年下来,火龙果的味道、产量及品质不断改善。更令人欢喜的是,在市农业局历次检测中,基地产出的果疏全部零农残。到今年,火龙果红的同时,向阳果疏合作社基地也火了,很多人慕名而来。原来为储存果蔬而筹建的冷库,一次也没派上用场。一期果熟,当期结束。葡萄、百香果也如是,成熟的果子总是留不住。所以,有人开郑木兰的玩笑:想吃你们基地的果子,需要眼疾手快(及时关注其朋友圈消息并速度前来)。若是晚来一步,只能抱歉地请你观赏正在盛开的紫薇花了。
线上线下齐销售 基地如今共有火龙果一百多亩,几年来通过口口相传,加上各媒体的宣传报道,每每果疏成熟季,都会有人呼朋唤友或者带家人过来观赏并采摘。之前产量少的时候,果园所产的果子提供前来采摘的游客刚刚好,像葡萄、百香果等种得少,总是一下子就被人抢光。但火龙果盛产期来时,一期会收获几百担火龙果。这就需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来解决了。负责销售的是郑木兰的先生,他告诉记者,所谓线上,除了各媒体的宣传报道助力外,当前最主要靠的是朋友圈转发,在圈里及时更新信息并接受订单采购。所谓线下,也即是就近把一些小果拿到华林工业区集市上售卖,一般会选择在下午临下班时去。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供不应求,往往一车过去,几个小时就被抢光,靠的自然是果实自身的品质担当。而朋友圈可以说是当下基地的消息墙:果子成熟了,在圈里喊一声;果子被摘完了,也在圈里吱个声,免得人家空跑一趟。久而久之,口碑就慢慢出来了。 眼下,果园的销路暂时是不愁了,但如何拓宽视野,给基地更多可能,如何利用这个平台创造出更多可能性,这是年轻的郑木兰们当下正思考的一个问题。就像当时一个提议衍生出这个基地一样,借助当下这个平台,做更多的事,比如说拓展经营思路,让慢生活在这里成为可能。这是个山水相逢、河溪绕境的乡村,村民依山筑屋,临水而居,说它是个世外桃源也不为过。木兰大道开通后,这里离市区也就10分钟左右的路程。如何在这个基础上花点心思,以基地为支点,让整个村庄成为一本写满山水田园风光、充满诗意与灵气的大自然之书,供寻访者慢慢阅读……让行者寻得到古意,居者感受到惬意,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让美丽生态新乡村的梦成为一种可能……当然了,许多构想与尝试总是伴随因缘而来,都说年轻人是要外出拼一回的,但郑木兰夫妇,这对年轻的80后选择了守护土地;都道耕作苦,风里来雨里去没个尽时,但你看在基地里劳作的村民,他们在阳光下笑得欢喜且自在。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基地改变的不仅是耕作的方式与理念,还有村民的生活与乡村的面貌。无论起因为何,能走多远,向阳果疏合作社基地的出现,即使只属于其中微小的一步,却也显示了年轻人参与这一进程的新姿态。 年轻人的新构想 眼下,果园的销路暂时是不愁了,但如何拓宽视野,给基地更多可能,如何利用这个平台创造出更多可能性,这是年轻的郑木兰们当下正思考的一个问题。就像当时一个提议衍生出这个基地一样,借助当下这个平台,做更多的事,比如说拓展经营思路,让慢生活在这里成为可能。这是个山水相逢、河溪绕境的乡村,村民依山筑屋,临水而居,说它是个世外桃源也不为过。木兰大道开通后,这里离市区也就10分钟左右的路程。如何在这个基础上花点心思,以基地为支点,让整个村庄成为一本写满山水田园风光、充满诗意与灵气的大自然之书,供寻访者慢慢阅读……让行者寻得到古意,居者感受到惬意,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让美丽生态新乡村的梦成为一种可能……当然了,许多构想与尝试总是伴随因缘而来,都说年轻人是要外出拼一回的,但郑木兰夫妇,这对年轻的80后选择了守护土地;都道耕作苦,风里来雨里去没个尽时,但你看在基地里劳作的村民,他们在阳光下笑得欢喜且自在。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基地改变的不仅是耕作的方式与理念,还有村民的生活与乡村的面貌。无论起因为何,能走多远,向阳果疏合作社基地的出现,即使只属于其中微小的一步,却也显示了年轻人参与这一进程的新姿态。
采访后记:不忘初心,走得更远 向阳果疏合作社坐落于城厢区华亭镇后枫村的一座山脚下。这里空气清新、泉水无染、民风纯朴。在这片不曾被过度破坏的土地上,郑木兰和她的伙伴们坚守初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用善良和热情,放飞青春岁月,筑梦美丽乡村,种养着健康的味道,种养着满满的幸福感。也因了他们的初心,记者在做这个采访时,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从去年11月中旬与城厢采访团一道来基地参访,直到这篇稿件刊出,记者多次前往基地采访,甚至为印证果子是否如传说中那样“根正苗红”,记者还代为在朋友圈内吆喝,当收到好评满满并询问下次是几时成熟这样的回馈信息时,这才决定撰写此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