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系列之三
我们与“年”在一起
【发布日期:2018-02-07】 【来源:】 【阅读:次】【作者:实习生 智莹 文】






年越来越近了,年的气息也日渐浓烈起来了,人们的脸上笑容洋溢,沿街的年货琳琅满目。辞旧迎新的氛围也在人们的心里高涨:人们在街上收罗起各色年货,在门上贴起了新的春联,在家里等待着游子的归来……
青果干品烟茶酒,各样年货备起来
以前,人们将办年货叫作赶集,就是大家约定俗成地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进行贸易活动的俗称。每年的腊月十九到春节前夕,都是各大超市和贸易市场的消费旺季。在莆田过完“尾牙”之后东西就开始涨价,人们的消费热情却没有因此消减,满街都是红色和喜庆的气氛,满耳充斥着与过年有关的歌、词、曲。 年货的品种也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有精明的主妇二十一过就开始囤货了,蛏、海蛎、鱼之类的海鲜是最寻常的。各种蔬菜瓜果面食等食材都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准备这些美味佳肴的食材,用来招待客人的青果干品也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东西。像瓜子、糖果、橄榄、饼干、橘子、花生、苹果、香蕉、烟茶等等都是与客人闲聊消遣的最佳搭配。而家中已经工作的成年男子往往还会细心体贴地准备起新年礼物。给老人的就是按摩座垫、被子之类的实用产品;给家里的女性的就是金镯子、包包口红之类的首饰化妆品;给晚辈和小孩子的就是红包压岁钱。除了这些,用于节日需要的一些物品也是这个时候的热销产品,像春联、香蜡、纸码、鞭炮、年画、红纸等等都是春节里象征吉祥、希冀美好和祝愿未来的装饰和精神寄托。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各自的家庭故事,笑容却是一样的甜,随便走在街上都能被这种喜气洋洋的氛围感染。在人海里穿梭,看着人们置办的各种年货,舌尖上的躁动仿佛尝遍了百家年味。
年年情节总相似,岁岁情怀自不同
一般在腊月二十三日之后到大年三十之前,家家户户都会开始贴春联。我们家今年又赶在最早的时间里贴春联。从小到大我们家的春联都是自己写的,有时连贴春联的浆糊都是自己熬的。 这几天连续低温,手冻得发抖,但我和家里其他小孩却依旧满心欢喜地早起,准备春联的一切事项。我们踮起脚尖笨拙地撕着这些破旧的春联。这些旧联早已没了当年的折痕,损了当年的棱角,也褪去了当初的鲜红。看着被撕成碎片的纸屑在冬风中飞舞,就像各式各样的梅花纷飞漫天欲落又起,伴着籁籁流动的风声似唱似舞。 撕完旧联,家里的小孩就会聚在一起分配任务,将厨房、浴室、大堂、住屋等等场地的春联按人数分割成数块,各自承包。之后就从柴房里抽出几根稻草用来丈量贴春联处的尺寸,再按照这个尺寸将红纸裁成一对一对的并在背面标上地点。而我们至今都不知道到底爷爷是什么时候买的春联,总之想要的时候爷爷总能从他那陈旧的木箱里掏出来。等写春联的纸都剪好,拿出笔墨和《对联大全》,想写几个字的就将春联折成几个字的,写完了平铺在屋子里的各个角落,对联多起来的时候连自行车摩托车上、桌上、凳子上也全是。等到第二天字迹干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些春联全贴上去。而等待的当夜应该是我们每个孩子最兴奋的夜晚。这种兴奋无异于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贴上自己最得意的奖状,也无异于和所有人分享自己最完美的作品的那种快乐。 虽然过程总是繁琐,等待总是漫长,但完工之后的快乐和满足却是无与伦比的。我看着爷爷弓着背整理地上那些墨迹未干的春联,蓦然想起当初写春联的过程中,爷爷总是耐心地教我们怎样写好毛笔字的一笔一划,我们总要争着要爷爷给我们几个小孩的字做评价和排名。被批评的就会更用心练字,但偶尔还要被大家不带任何恶意地嬉笑一番,而被夸奖的就得意得像只猴子一样活蹦乱跳的,并且一动笔就会有一群被爷爷批评过的小孩围起来“膜拜”。当初我们特别调皮,会肆无忌惮地在彼此脸上画猫猫;会偷偷在爷爷写的春联里“画蛇添足”还赌着会不会被发现。但我们也特别热情,总是抢着写抢着贴抢着帮对方完成任务。与其说是完成任务不如说是在享受共同劳动的快乐。现在我们都已经长大成人,已经没了当初的顽皮耍坏,很多事情也不用他再操心,唯有喜欢写春联这件事我们总是如初一致。 想到这嘴角突然发疼,这才发现自己竟然不自知地勾起冻裂的嘴角,掩不住地想笑。当初踩着椅子垫着脚到之后弓着腰驼着背写春联,一路成长,音容已变,总以为容易满足的快乐和纯粹的初心仿若随着流年逝去,蓦然回首,此心却依旧如初,不由自主地心生喜乐。小妹叫我赶紧回屋,外面太冷。我看着同伴们在屋内一边开心地说笑着一边和爷爷一起整理春联及用过的笔墨。固然“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但只要“不忘初心”,总能得始终。哪怕今年的春联明年依旧被岁月掏空红妆,但上面停留的笔墨还依旧保持着最初的风骨。光阴荏苒,人事变迁,更替的是物的新旧。喜乐年年覆新笔,初心岁岁是旧情。当我再贴上新的春联时,仿佛又看见当初那个热情洋溢容易欢喜的少年。
归心似箭游子吟,岁月匆匆是乡愁
小时候的乡愁是余光中的诗里那不见音容样貌的邮票、那水陆相隔遥遥相望的船票,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生死两茫茫、是相思不相见的孤苦落寞、是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深重情意。而今天,在祖国统一并且日益强盛的国情下,在四通八达交通便捷的高科技时代里,在网络通讯全覆盖的信息化状态下,人们不用那抵万金的家书来寄托情思,一通电话一条微信就能直接交流;人们也不用长途跋涉历尽艰辛才能见到故乡旧友,海陆地飞机地铁和动车等等都能快速地到达目的地;人们也不用过于担心家里人的衣食住行,各种网购软件都能将购买的物品送到家人手中。但在新兴时代里,人们又有着新的乡愁,这种乡愁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比较强烈,而春节前后是最为浓烈的。 快过年了,在外的游子都纷纷踏上返乡的路途,但一路走来并不是十分容易。莆田近日就有一大批私家豪车被托运回乡,这些车主大多都是自忠门、秀屿出来做生意的人,本地人俗称“阿弯”。对于往返路程较远的车主来说,托运从总体上来说是比较省钱的,自驾的话一路上的邮费、路费、保养费等等开销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又比较劳心劳力。也正因此,渐渐地外地返乡的游子和车辆越来越多,路上堵车的现象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加之今年火车票依旧告急,有许多人幸运地挤进返乡的归程,但也有许多人因为没能及时买到票而仍滞留他乡。全国各个车站和大道几乎到处都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虽然是科技化讲求效率和便捷的时代,但春节当前,那些还行走在返乡之路的人们普遍产生一种回家心切而不得的“乡愁”,归心似箭却“步履蹒跚”,看着身边一波一波地返乡人潮,内心的这种焦虑更加深重。也正因此木心的《从前慢》就越发使人缅怀和惦念。而今既不可能有“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那种清闲恬静的氛围,也没有欣赏“日色变得慢”那种从容安逸的心境。这种对往日的清幽时光的畅想和感怀,使那些本有乡愁的人们更加愁上加愁。 一切乡愁始终是究根于岁月匆匆。古往今来日出日落岁月年轮都是一样的,没有多一秒也没有少一分,寄托乡愁的明月和夕阳也依旧如故。外出打工只有过年才能回家的人们,肩上是家庭的责任,心上是家人的牵挂,发上的白霜是岁月的留痕,就像大雁南飞,空中没有痕迹翅膀却有着年岁的负累。尽管春运如潮涌泻四方,许多人因为车潮和人潮被堵在路上,但好在现在交通便利速度再不济也快过从前。虽然不能马上相见,但好在网络互联网发达,通过手机和电脑等就能视频聊天话家长里短。如果你正好有这一份乡愁,就试着欣赏这一路的纷繁,把它当作一段旅途的风景。当航船靠岸,对着迎接你的爱人们分享这一路的所见所闻,乡愁就会甘之若饴,成为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年味”。 |
莆田市红十字生命接力志愿服务队:表彰先进 共话生命接力新征程
湄洲岛今年接待游客量较去年提前9天突破百万人次
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
巅峰对决 “智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