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色”年华助力精准扶贫
特色菊花铺就致富路
【发布日期:2017-12-27】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李金春 文/图】




菊花不但可用来观赏,还可以带动农民致富。12月16日,仙游县赖店镇玉墩村上珠大棚菊花种植基地,112亩各色菊花竞相开放,游人纷至沓来。该基地由玉墩村农民筹资承建,既是该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区,更是该镇精准扶贫产业基地,目前贫困户入股34户。 追求花样年华
玉墩村位于仙游县赖店镇南部、古洋水库下游,离仙游县城约4公里,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总人口5000多人,移民1300多人,是古洋水库移民村。村民们主要靠打工、务农获得收入。为了增加移民收入,增强村财政造血功能,村干部依托地理优势合理布局,建设标准化钢结构蔬菜大棚30个,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村里先后引进西瓜等农作物,但是,由于经验不足,连续2年没有效益,这让村干部及土地出租户苦恼不已。 全市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2015年,镇村干部四处奔波,先后到厦门、龙岩等地考察,最后决定与仙游县在厦门经营花卉种植业务的游洋镇村民林志良合作,把菊花产业作为推进精准扶贫,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的主要措施来抓,在玉墩村建立仙鹭花卉有限公司仙游基地,由林志良担任总经理。林志良从事花卉种植多年,具有丰富的大棚花卉培植经验。当年9月,占地面积4.6公顷的菊花基地建成,有绿粉、桃红、绿纯、紫燕等十余个品种。 玉墩村支部书记谢金欣告诉记者,玉墩村上珠大棚花卉基地总投资500万元,占地140亩,由上级移民部门拨款400万元,余款由村里及村民筹资成立合作社,并列为精准扶贫产业基地,在此背景下,玉墩村上珠花卉基地应运而生,基地种植的菊花是当前紧销品类,年产值500多万元,增加农村就业40多个,为农民增收40多万元,在销路上,国内销往北京、沈阳、徐州等地,乃至出口韩国、日本,产品供不应求,年产菊花420万朵。 人致富花飘香
16日,记者走进赖店镇玉墩村上珠大棚菊花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花团锦簇,村民们穿梭在花丛中采摘着菊花,盛开的各色花卉绚丽多姿,红花娇艳、粉花妩媚、紫花华贵、黄花典雅……各种色带交织汇聚。基地的菊花几乎囊括了所有颜色,除了常见的赤橙黄白粉紫外,还有罕见的绿色;形状上,除了荷花形、乒乓形、风车形,还有松针形。 “种植菊花投入小、见效快,是脱贫致富的好产业。”赖店镇玉墩村支部书记谢金欣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大棚花卉基地一年有两季花期,由于是大棚一年四季都可种植,去除了天灾的因素,产量稳定,每亩可产菊花45000朵,去年市价都在每朵0.75元—0.85元之间,每亩年产值可达人民币36000元,除去每亩租金和分红3000元,劳力成本每亩8000元,管理费用和生活费用外,每亩可创收10000余元,现今每天可安排就业40余人,一人每天8个小时,一天60元工资,单日结算,方便工人自主就业,在精准扶贫方面已帮助6人就业,人均月收入达到1500元,实现脱贫致富。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村民们可以过上好日子。”村支书谢金欣告诉记者,作为村里精准扶贫产业基地,发展的目的是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而村民的直接经济受益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耕地租金收入。村民把自己耕地的经营权流转给合作社建设蔬菜大棚,每亩耕地可为村民带来650元左右的租金收入。二是村民的工资收入。大棚建设时期,施工方除了技术人员外,其他的工人都是聘用本村的村民,直接为这些被聘用的村民增加了工资收入。大棚建设完毕投入生产时,大棚使用的工人也均为当地50-60多岁无处务工的留守妇女,解决了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据统计,2016年度每亩大棚可为村民带来8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三是大棚租金收益分配收入。扣除田地租金和大棚的日常管理费用,每亩蔬菜大棚可为村民带来2000元以上的收益分配收入。当然,还有间接的受益方面:提高村民群众的劳动素养方面。一些村民群众通过参与大棚的生产、管理,从中学到了现代的农业耕作方法和劳动技能,提高了劳动素养,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模式,为实现村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示范带动方面,通过蔬菜大棚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群众看到采用现代农业的耕作模式,可以大幅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带动一些村民在自家的耕地上建设简易的大棚发展设施农业,主动学习现代农业耕作技术,从而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增加了收入。另外是精准帮扶,该项目为玉墩村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为该村贫困户早日脱贫提供出路。 花海铺就致富路
“每天采采花,撤芽定苞,这工作既轻松又自由,还能兼顾家庭,真是两全其美啊”,村民严清凤在菊花种植基地,正和村民们一起撤芽定苞。她告诉记者,自己年纪大,到工厂没人愿意招聘,而且孙子还小,家庭需要她照顾,想不到村里建菊花种植基地,她利用空闲时间到基地干活,既增加收入,又让生活过得充实。今年67岁的村民朱文廉告诉记者,他还是这片土地的出租者之一。以往他在自家农田种菜,既辛苦又没什么效益,如今,家门口有了鲜花基地,他每年除了挣到近万元的工钱外,还能收到近3000元的租金。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国家的精准扶贫,让老百姓真正受益,不但给我们扶贫资金入股基地分红,而且买房子建房子等还有资金补助,我们生活真如花一样美啊”,精准扶贫户李赛慧一边疏理菊花苗,一边高兴地向记者说着。在基地旁边的厂房里,花农正忙着对刚采摘下来的花束进行打包。“这一批都是来自福州的订单,共有2000多束,即将发往各大花草市场。”厂房负责人林振明说。按照市面价格,白菊、黄菊一束6元,其他各色菊花一束10-15元不等。眼下冬至将临,生意也火热了,各类订单纷至沓来,高峰时候一天卖出10万多束。 “大棚菊花1年可种2季,每季周期4个月左右,可以随时采摘。”林振明说,彩色菊花销售给各大花店,黄菊、白菊主要用于祭祀,清明、冬至是销售旺季。 赖店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傅丽丽告诉记者,目前,玉墩村上珠大棚花卉基地有占地约80亩的标准化钢结构蔬菜大棚32间,大棚面积约60亩的种植大棚二期工程已完工,并已投入使用。全村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资金方式入股,预期将按照12%的收益进行分红。 玉墩村上珠大棚花卉在不断发展自身的同时,也不忘总结经验:在积极引导贫困户就业的同时,以“扶贫先扶志、治贫先制愚“为准则,在传授花卉作业技能的时候,传播正能量,调动积极氛围让贫困户在思想上先脱贫,为建档立卡户树立看齐标杆,注入强大脱贫信心。 |
莆田市红十字生命接力志愿服务队:表彰先进 共话生命接力新征程
湄洲岛今年接待游客量较去年提前9天突破百万人次
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
巅峰对决 “智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