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留意观察,就不难发现,一些著名文人的姓名、笔名颇有风趣幽默的“谜”味。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唐寅在题诗作画时,常隐其真名。他有个题款:“只在康宣两字头”,这就像是一条离合体灯谜。“只”的“口”与“八”分别与“康、宣”二字的上头组合起来,不正是“唐寅”吗? 现代著名文人妙用制谜手法作笔名的更不在少数。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他曾起了个别名“舒舍予”,即把自己的姓拆成“舍予”二字,意为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这与灯谜的离合体并无二致。 在上世纪白色恐怖年代,鲁迅先生的158个笔名中,含谜的笔名不少,如“华圉”暗隐当时的中国(华)是个大监狱(圉);“莫朕”隐蕴“黑暗之兆”;“丰之渝”意为“封建之余孽”的缩写谐音。1930年,国民党通缉所谓“堕落文人鲁迅”,鲁迅便立即针锋相对,先后用了“隋洛文”、“洛文”、“乐雯”等灯谜化的笔名来嘲讽国民党当局。 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原名高仕錤。当年他应约为《读书生活》写科学小品时,用了新笔名“高士其”,意为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著名剧作家沙叶新曾有笔名“少十斤”,他撰文戏谑自己:“少十斤,为沙叶新的右半,可见此人不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