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就得上大医院”,到欧洲常驻之初,我也这么想,但很快我就在比利时“碰壁”了。每次想去公立医院看病,都要先打电话预约,常常要排到几天甚至几周后。有几次我想挂急诊,要么被拒绝,要么发现出诊费是私人诊所的两倍。 后来我才弄明白,欧洲的私立医院,主要承担社区诊所服务功能,公立医院主要承担住院医疗、疑难杂症治疗等功能。生病要经过家庭医生诊治、介绍才能到公立医院就诊。即使挂急诊也要通过家庭医生,否则就要多承担一定的费用。后来我到德国,遇到的情况也基本类似。德国医院包括公立医院、教会医院以及私立医院,与中国的情况不同,德国私立医院与公立医院的比例大约为7:3。 我在欧洲待了6年多,到过“欧洲最大的医院”柏林夏利特医院,也找过只有三五名医生的小诊所看过病。总体印象是,私立医院(诊所)除了规模稍小之外,环境、服务水平与公立医院无大区别,最大的感觉是:清清爽爽,不钻钱眼。反观国内,私立医院坑蒙拐骗的乱象丛生。那么,欧洲的私立医院是如何做到的? 医药分家是关键。在比利时私立诊所看病,医生只收一笔诊疗费,大医院的专家诊疗收费标准,依其是否与政府签约而各不相同。患者拿着医生的处方,可以到大街上任何一家药店拿药。由于医药分家,医生没有必要开大处方。 单病种限费是手段。德国私立医院从政府拿到的补贴很少,其盈利并不是靠从病人手上拿钱,而是靠保险公司付费。因此,他们将单病种限费当作基本模式。比如说,某个外科手术,保险公司会确定费用1万欧元封顶——病人住院治疗总费用最高1万欧元,保险公司会打到医院账户,超出的费用只能由医院承担。因此,医院会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可能会通过尽早手术、减少滥用药物等,加快病人周转,实现盈利。 管理出效果。德国联邦卫生部是德国2200多家医院的监管者,它对所有医院一视同仁,不许有丝毫违规。德国1994年修订颁布的《医疗广告法》,对医院、药品及医药设备等的广告做出严格规定。医院只能做“形象广告”,广告语上不能出现“特色”“领先”等表扬词语。如有虚假成分,消费者可据此索赔,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